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探究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是培养探究意识的开始。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新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问,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场地、设备、图像、音乐、挂图等创造教学情境,通过提问、灵感,为学生提供怀疑、思考的机会,努力使学生每节课、学习内容,有新的感觉、新的经验、新的发现。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以明显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索过程。
例如,在上武术课之前,让学生先了解武术的种类,然后在课堂上解释。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通过日常生活,他们了解到武术有很多种,如刀、枪、猴拳、蛇拳等,有些学生可以表演几个动作。
2.注意引导,启发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应表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独立添加信息,大胆怀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达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和发现问题、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材挖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学习呼拉圈的动作,老师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其他的练习方法吗?你还能做些什么?有的学生用腿转,有的用脖子转,有的用手转,有的学生滚,摆五环形等练习方法。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养成了多问的习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探究程序和场景,并在学生发现探究中给予适当的启发,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发现自己动作的特点和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科学运用语言、情境、活动等手段,采用激励、情境、对比等方式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独立练习、体验和感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