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

双语教育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地区教育的一种模式,已成为提高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新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双语教育也对小学双语科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民族地区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


哲学中能力的定义:能力是指人们在理解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2]。”小学双语科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基于学校双语教学环境,以科学知识为核心,通过科学双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将现代科学与民族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能够自我反思和学习,有意识地在课程的各个方面表现出综合能力。


二、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我们选取了民族地区某城市43名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访了8名小学双语科学教师。调查结论如下:


(1)缺乏系统的课程意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调研区9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对“课程”没有明确的概念,认为课程是指学科,或者课程和教学分不清;二是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对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重视不够,对课程目标缺乏正确的理解。


(2)课程目标表达不合理


调查区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目标表达上存在诸多问题。8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在设定课程目标时主要参考教学参考书,在表达课程目标时经常使用一些不可测量的词语,如“理解”、“掌握”、“培养学生……态度”,使小学双语科学教师难以判断双语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也难以掌握课程过程,难以操作。


(3)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缺乏创造性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小学双语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这说明双语科学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有一定的创造力,但仍有一些双语科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难以在课程设计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84.85%的双语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却不熟悉。63.63%的双语科学教师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缺失是阻碍双语科学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评价能力


受传统课程理念的影响,双语科学教师在评价双语学生时缺乏过程性评价,或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对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应该从各个方面改变,这样双语学生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在教师自我评价方面,双语科学教师也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大多数双语科学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体现在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上,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发现自己的问题上。有的教师也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但还是不够深入,没有把自我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带入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使得这些反思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