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从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平衡发展,实现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人格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生活和创造。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分析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首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甚至每一个未来的人,应试教育注重少数成绩好、有望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最后,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者积极发挥创造性精神,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可以为我使用,应试教育就让教育者跟随考试,一切都以考试重点为教学重点。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而言,小学语文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根据大纲要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语文词句的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审美情趣、知识视野、人格完善、文化品位、智力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习惯、性格和情感三个要素。所谓习惯,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包括写作习惯、阅读习惯、听力习惯、思维习惯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让人终生受益;所谓性格,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修养。小学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要加强诚实、守信、真诚、礼貌、守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良好品格的培养。所谓情感,就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稳定的情感,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