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交流,互换作文
在互改课上,每个小组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六篇作文一一阅读批改。在之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看了所有学生的作文,找出了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在作文课上与学生一起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标准化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修改。
在具体操作中,我引导学生“十看”学生的作文:看格式是否正确。只要格式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格式正确”;批语指出不正确,并修改正确格式。第二,看页面是否整洁。批改他人作文指出书面不整?或写作不整齐,下次自己写作文也要注意,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三看错别字。在原文中标记错误的单词,写上正确的单词。这让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拿着大字典,怕错别字漏掉。四看病句或语句不通的句子。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在哪里,然后在文章中进行修改,五看标点符号是否有明显错误。强调使用句号、引号、叹号、问号。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看看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现实生活,是否典型。八看文章结构。看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得到照顾。九看表达方式。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且让学生学习作文修改的方法。
2、实事求是,创新评语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当学生努力写作的练习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感到快乐和成功。这种积极的情绪会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当我们批改作文时,重批评和轻表扬的现象仍然很常见。在老师看来,发现问题并给予批评似乎是“客观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无情的鞭打,他们可能会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给予每个学生真诚的表扬,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从“建议”的角度来看,让学生看到表扬的信心倍增,阅读批评也能得到鼓励。
3、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批改其他小组作文时,要求学生边批边记。读完一篇作文后,每个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讨论,讨论最合适的等级,然后记录员工把评论和等级写在被评论的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每个小组都在“小组评论书”上:一是记录被评论小组成员的等级;二是找出作文内容,写出“优缺点”;三是写出对被评论小组的总体评价;四是摘录被评论小组中的好词或优美段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录后可以经常阅读和使用,肯定会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通过观看和记录,学生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精彩的句子、新颖的开头和结尾以及良好的写作方法,为以后写这样的练习积累素材,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正做到“三人行,一定有我师”。
4、交流经验,再次创作
小组审批后,发回本人。学生要仔细阅读批改后的作文,不仅要阅读原文,还要阅读批评语言,纠正错误的单词和病句,体验修改前后的差异。如有异议,可与主改者讨论修改。然后比较别人作文的优点,在小组中交流作文的感受或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重新创作,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5、教师复习,心中有数,心中有数
学生完成作文互改互评后,教师不仅要阅读原文、批评,还要阅读评价;并随时做审核记录。阅读原文,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阅读批评,掌握小组互评;阅读评价,找出学生的收获。这样,我们就不能通过检查和填补空白来引导学生上路。学生养成习惯后,只能抽查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打出分数,补充阅读后的感觉。对于主要改革者的批改,教师也要阅读,指出疏忽点,给出批改等级或分数。教师对批改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优缺点进行整理分类,详细登记,参照组长的记录,以便在下一篇作文前进行批改和评价。
虽然开展“学生自我改革、小组互评作文”活动仍处于尝试阶段,但我意识到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改变了学生作文和教师的传统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热情和温暖的氛围;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互助学习风格,开阔了视野,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群体意识,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