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不会写作是不合格的公民。”黄光硕先生还说:“学生如何学习汉语,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汉语能力不合格,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由于作文占中国教学的一半,这表明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当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积累、写作、修改的习惯外,作文后教师的批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批评教师往往是“小作家”的第一个读者,甚至可能成为本文中唯一的读者。
古人说:“授人以鱼比授人以渔好。”。让学生改变自己,互相改变作文,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对他人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
1、了解学习情况,优化小组
根据班上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按照优秀中差的搭配原则将学生分成12组。每组安排一名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组组长,全面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一名记录员记录了团队成员对评估的修改或建议;一名记者向全班汇报了评估结果。每组发放一份作文互批登记簿,组长详细登录每篇文章及时批改的典型、分数、纪律问题和突发事件,让老师查询和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将此作为评价“先进团队”的重要条件。小组活动按照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前后桌围成一圈,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合作修改作文活动的开展。
2、教学方法,学会改变自己
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阅读和修改作文。叶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要学会自己改的能力,才能写好。”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应训练学生修改作文。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学会改变自己:(1)明确内容的批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晰、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演中心的材料是否实用、可靠、充分等(2)明确结构上的批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写;过渡和照顾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一致;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3)明确语言文本的批改,包括文章中语言文本、标点符号、格式、写作等方面的批改。修改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楚的地方;补充遗漏的单词;删除多余的单词、单词和句子;改变一些单词的顺序;改变不恰当的单词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