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习方法主要是学校教育,太单一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与他人仍用民族语言交流,在少数民族自治区有自己的母语电视频道。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即使不学汉语也能正常成长和生活,因此也造成了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仅靠学校教育无法达到良好的汉语学习效果。
二是汉语学习时间短,不能及时加强。在语言学习中,巩固和加强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相当于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仍然在课堂外用民族语言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交流的时间较少,无法及时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汉语。
三是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效果差。小学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新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语言学习不能等同于常规学科学习,导致汉语学习效果差。少数民族小学生在汉语的发音和写作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小学生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学习汉语很难,不能清楚地区分发音,写作经常出错。
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学习的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汉语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在学习中会受到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不同教育水平的汉语学习环境也不同。这些环境的差异也给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差异。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就业压力大,家庭压力大。一些小学生的学校语言环境相对较差,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格。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小学生要处理好汉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个是动机因素。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应该有明确的认知需求,许多学生对汉语学习有期望,所以他们应该在学习中付出相应的努力,回报是他们的成绩。虽然我们正处于小学阶段,但我们仍然需要明确学习汉语的目标定位,并努力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
三是文化因素。要学习汉语,首先要了解汉语的特点。汉语的文化特点主要包括语文文化、语义文化和语文文化。语文文化体现了运用汉语的民族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注重意义上的契合,这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语义文化是文化因素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往往与词汇教学相结合。然而,汉语中的词汇有很多变化和意义。有些书只能作为参考,需要经验丰富的讲解和指导。语文文化是由文化决定的,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四是教师教学考试制度的因素。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语言本体知识、学生目的语知识、基础教学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质量参差不齐,这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国家还出台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