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创性
质疑是一种怀疑,是指能够从理论、事物或产品中看到各种问题的质量。提问是创造性活动的第一步,因此质疑与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质疑老师的讲解;质疑参考资料;质疑学生的演讲。其中,质疑课文内容尤为重要。在教《二泉映月》时,笔者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课题的。
老师:同学们,《二泉映月》不仅仅是一个话题,还有什么?学生:还是一首音乐的曲名。老师:你知道多少。看到这个话题,你要问什么问题?
生:首先,我想知道是谁创作了这首歌。生: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生: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歌?老师:也就是说,这首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实践证明,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和解决问题。这比仅仅依靠教师的主观设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从内容入手培养思维,培养音乐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内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的写作训练,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乐于作文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写一篇文章的过程是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我认为每一个环节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点。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创造性想象力的关键在于大胆编织,不断编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写作训练。例如:仿写训练。学生模仿性很强,学生模仿模型文章有利于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模仿”不能机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模仿”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一课之后,我让学生模仿《落叶》、《下雨》、《降雪》、《七色彩虹》等小文学习文章是如何通过仔细观察来描述大自然的特征的。在学习了《游金华双龙洞》一课后,我让学生在写游记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过渡句的特点,模仿《秋游阳台山》。事实上,当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练习,是他们开放的创造性思维不成熟的翅膀,慢慢地他们可以与天空搏斗。在此基础上,我还训练学生做想象练习。在学习了古诗《花园不值得》之后,我想象了主人公园的春天写了《花园的春天》。此外,我还指导学生继续写作训练,我们写了《家庭风暴》、《课间一事》、《上场前》、《晚饭后》等小文。在这些培训中,我给了学生一篇文章的开头或一个特别创建的情境,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力,编织和创建以下情节。这种训练为学生开辟了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创造能够与知识、智力、体力、道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利用课堂,将阅读方法的指导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做阅读笔记等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就是不教”的目的。
4.进行阅读评价
小学生的兴趣不稳定。为了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并获得成功的快乐。
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大赛”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示学生摘录的笔记、阅读感和手写报纸,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持持久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地贯彻了“大读写”工程的要求,拓展了语文教学空间,营造了开放的语文学习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