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创新”是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创造有价值、前所未有的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的过程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人类必须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由于生产工具的创造,人类脱离了动物世界;由于语言的创造,人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根据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向思维六个要素组成[9]。在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个要素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方向,即思维方向问题;辩证思维和横向思维为解决困难和复杂问题提供哲学指导思想和心理处理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在此基础上,何克抗教授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五个环节:

²环节1: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²环节2:注重直觉思维的培养

²环节3: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

²环节4: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²环节5:注重辨证思维的培养

网络资源、工具软件和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被称为不同的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结果应与传统概念或原始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目标不能提前确定,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其资源非常丰富,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新精神。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即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通常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事实上,创造性活动的关键突破(即灵感或顿悟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形象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或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把握、直观透视和空间整合、快速判断的特点。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力和创造想象力)。在这方面,工具软件和典型的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研究和探索一些几何问题和机械问题,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结论;此外,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为一些学生提供现实中无法体验的场景,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虚拟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索和思考,使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环节,即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思维)是指“能够利用唯物主义辩证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可以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可以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还可以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同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积极性,还要看到消极性。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可以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总之,两点论不是一点论”。网络平台使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员能够相互交流,从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辩论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充分调查研究和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此外,需要提到的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不排除在非网络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而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