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70%的人在回答“我遇到问题时先和谁商量”时寻找同伴%,10个人在寻找父母%,8人在寻找老师%,其它占12%。这表明,当学生遇到麻烦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伴侣。因为家长和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很难畅通,也很难沟通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为他们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如何消除对老师的恐惧和隔阂?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我们必须把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的老师不能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充分信任他们,学生才能把自己的话告诉你,无休止地向你倾诉自己的沉闷和不快。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她的父母从小就离婚了,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她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非常固执,既自卑又坚强,很少与同学接触,性格孤僻,学习不好。每次我和她交谈,我都启发她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坚持不懈,同时安排一些学生更接近她,从生活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帮助她,用热情温暖她沮丧的心,一年来她改变了很多,成绩跃居中上。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每天,生活都充满了阳光……”作为一名校长,热情的关怀,热情的帮助,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和谐。校长和蔼可亲,诚实会有力地支持教育工作。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老师、学生三个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的加重不仅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的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乏照顾而变得自卑、抑郁、冲动;有些家庭,父母忙于照顾孩子,让自己流动,导致孩子不进步,放弃自己;有些家庭太溺爱孩子,纵容孩子自私、任性、自我行为的心理。上述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畸形发展、孤僻、胆小、抑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就共性问题进行双向沟通,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家访和个人谈话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原因,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诚和谐地与家长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时代,“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有竞争力的学习和生活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紧张、沮丧和沮丧。因此,校长应根据青少年好奇、有趣、活跃、积极思考的特点,利用自学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例如,我经常在课堂上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班际、校际交流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夏令营活动等,让学生培养兴趣,培养专业知识,培养情感,开阔视野,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活泼健康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班主任不仅要做“传道授业”的老师,还要扮演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正确及时地解决和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