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六项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必须走建设一支人才精干、素质优良、待遇高的教师队伍的道路。”而“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本世纪末达到4%“这些规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人员、资金和政策的保障。遵循这些规定。
后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和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通过和发布了《教育法》和《教师法》,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法治学校和法治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
做好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提到的“硬件”不仅是学校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所有配套设施和校园的美化、绿化、厢式化、硬化。学校“硬件”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特别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求新求异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厢式化、硬化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软件”不仅是学校的教师、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其中,教师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总和。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是知识面广、懂教育、善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热爱学生,成为教师的榜样。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更新和转变非常重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当今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激励学生,以高超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以严谨的行为教育学生,以广泛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教师要站在时代精神的潮流中,充当学生的骨干,为学生梳理出明确的价值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应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职责,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目前,探索主要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创造性教育等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同时,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深深扎根于大多数教师的心中。
总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是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和综合工程。因此,必须协调影响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的诸多因素,加强改革调整,减少滞后因素给改革带来的不利条件,使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尽快实现中共中央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战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