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际教育及其形式。
代际教育是指祖先对孙子孙女的抚养和教育。它是一个与亲子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使代际教育成为家庭幼儿教育中非常自然和普遍的现象。社会越来越重视代际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可以充分利用祖先的社会经验,充分发挥祖先的余热,解放年轻父母。然而,代际教育的弊端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其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逐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对策。
代际教育可分为完全代际教育和不完全代际教育。完全代际教育是指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先承担。这种形式主要是农村,因为有些父母常年在外面工作,孩子必须由祖先抚养;不完全代际教育是指父母和孩子短暂分离,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照顾孩子,或祖父母住在一起抚养孩子,此时,祖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称之为不完全代际教育。
二、解决对策。
由于童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如果不能更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就会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代际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祖先。对此,笔者对祖先应如何开展代际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1)改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性地爱孩子。
祖先的父母应该理性地控制感情,区分爱和溺爱的界限,适度地爱,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他们的生活和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理解放手等于爱的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比盲目地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孩子适应社会;加强儿童的社会教育,经常带他们出去了解周围的世界,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在温室里,没有阳光;适度的逆境教育也是纠正代际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2)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努力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和教育孩子,开展启蒙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切记不要批评好奇心强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和粗鲁的话语,而要认真耐心地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育儿过程中遵循这一规律,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年龄段及时开展各方面的教育,避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3)提高素质,树立好榜样。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不是通过说教来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父母要提高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祖先的行为要谨慎,处处树立榜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孩子,特别注意生活的细节,这也是代际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4)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不仅要求祖先和谐沟通,还要求祖先与父母讨论育儿经验,培养优势,规避弱点,互补,寻求最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创造机会与父母接触,疏通亲子关系,只有父母和祖父母协调,相互理解和支持,为下一代创造快乐、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互补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孩子的祖父母应该与父母在教育目标上一致,在方法上趋同,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做出统一的决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差异,一个不能要求孩子这样做,另一个要求孩子以不同的方式做,所以孩子很容易面对不同的父母和不知所措的要求,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结果使孩子的教育力量抵消,容易形成两面性格。
(6)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儿童沟通。祖先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心理世界。祖父母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和广泛的经验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他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做出决定或选择,也不能盲目听从孩子的意愿。相反,他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同时表达双方的观点,平等协商后做出适合孩子的最佳决定。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不应该盲目地批评或纵容。他们应该向孩子解释错误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这种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孩子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避免了孩子自我中心性格的培养,也使孩子更加接受祖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