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最受企业青睐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培养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大学生从设计职业规划之日起,就要注意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和企业要坚持共同教育的指导理念,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空间;高职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竞争优势,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1)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类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特别是基于管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稳定性。企业面试用人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实验和实践能力,淡化了理论成绩,认为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学习更实用,掌握更牢固;当实习期满的大学生决定是否留下来时,动手操作技能考试是通过的第一关。
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提供的空间。首先,积极参与校内社区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的载体。特别是一些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对开阔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认真完成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带。因此,高职生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各实习环节的操作规程,为即将到来的“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参加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这是实习与就业的直接联系,即“预就业”。这个过程是高职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虚心向前辈学习,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
(2)沟通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社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应该扩大交流范围,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自信勇敢,大胆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提高沟通能力;真诚守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训,如参加研讨会、辩论、演讲等活动,是学习人际交往的理想平台;平等互利,不要太骄傲,不要太自卑,平等对待每个人,实现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观察周围的“良好人气”、“会生活”的人,看看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
(3)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有勤奋的精神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优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仍然是用人单位的首选目标。如果你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的研究成果(如论文、专利发明等),就业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大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毕竟,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以发现和提高。面对新的职业,会有新的知识和技能,也会有新的方法和技能。
一是掌握学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向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注重掌握学习方法,善于创新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只有运用自己的知识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和研究专业对象的内部规律,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4)团队意识。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倡团队精神和强烈的合作意识的团队和个人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通过对企业就业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团队意识比个人获得的荣誉更重要。要完成一个大项目,无论个人能力有多强,没有别人的帮助,都不能很完美。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整合人力资源不好,实际上是企业的损失。这表明,在一个大集体中,要做好工作,主导地位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尺子短,寸长,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应该被忽视,应该是他们自己学习的对象,应该是团结的对象。与他人团结就是提高自己,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愿意贡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只有把自己置于一个强大的团队中,大学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实现他们追求的目标,事业才能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