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工人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措施。其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和社会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革命的快速变化,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西方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体制改革和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已成为现阶段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全能控制政府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和大学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兴起于20世纪70~20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等国家迅速扩大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一些积极的思想,如追求公共管理效率和服务目标,提倡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求行政权力下放和撤退,提倡有效的管理方法,实施绩效激励和监督评价思想对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4]。《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求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办学。这种表达客观上影响了人们的心理,认为政府负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划,政府是唯一的投资者。高等教育行业作为政府的管理对象,应当无条件服从政府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制度陷入僵局,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5]。新的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应该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能掌舵而不是划桨。


具体来说,政府的主要管理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检查和督促高职院校依法办学,确保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通过规划、拨款、评估和信息发布,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指导和服务。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业教育在促进城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培训模式、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新的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新公共管理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将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更好、更有效,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科研等社会方面的联系,使高职院校逐步具有积极性和能力,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副部长鲁欣在2009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和第三届理事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明确发展新思路,增强职业教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改革措施,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国家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企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替代、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能的传承、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改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大规模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协调城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机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