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主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的重要渠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结合历史与现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理想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应加强重视,有意识地开展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历史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而充满希望的民族;在历史教科书中,学生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和中国的发展过程,探索中国人民的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例如,原始社会的猎人已经知道如何用鸟的羽毛作为装饰,有了初步的“美”概念,但也知道如何用动物的“皮毛”来抵御寒冷,可以看到原始人的智慧;原始人也知道如何生火,如何狩猎,过着安静和平的生活。还有造纸、火药、罗盘、印刷等四项世界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发展的礼物。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迹,学生们增强了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形成了自豪感。同时,他们也将致力于祖国的发展,并促进精神文明的创造。
二、呈现爱国主义人物,形成爱国主义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许多知识点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呈现;除了提取知识点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这是激发爱国情怀的好机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更多的历史故事,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大家熟悉的“虎门烟”林则徐、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这些历史英雄的积极事迹和人物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用爱国主义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享受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了解这些爱国主义者的故事,学生们也会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领导者,应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积极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