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产业转型期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万刚同志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国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兴产业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人才短缺直接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与区域经济关系最密切的职业教育,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须在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调整自身的结构体系。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提高新兴产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新兴产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对专业素质、知识技能、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例。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企业主要需要员工对产品进行初步加工,因为这一阶段是农业向工业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人均GDP为1000美元~2000美元时,企业主要需要员工对产品进行中级加工,因为现阶段已经摆脱农业化,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这一阶段主要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即将正式形成。根据这种发展实践,低收入工作需要初级人才,但随着我国新兴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工作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岗位需要高技能水平的高级人才。因此,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将促进技能型人才结构的高度转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整个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结构仍处于探索和调整阶段。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为我国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摆脱原来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局面,回归服务产业的正确道路。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新力量,应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人才高地优势为新兴产业提供高端人才服务。然而,传统职业教育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课程难以跟上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传统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技术人才。
2.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调整。我国职业教育往往属于教育体系管理,使职业教育的各主体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衔接,导致职业院校不能及时了解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兴产业是一些高科技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只有不断调整改革,教育水平更高,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3.新兴产业的转移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一些产业的转移,如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将逐步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的转移导致一些产业转移的工人失业,而产业转移的岗位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工人选择的就业岗位必须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产业转移导致大量工人对岗位培训的需求,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区域发展和产业特点,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各地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转移,我国职业教育将从西向东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