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育是给予和唤醒

教育是给予和唤醒。每个孩子都孕育着父母和老师的希望,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唤醒这颗种子所蕴含的美丽和神奇。新教育倡导孩子、老师和家长早上一起背诵、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起享受学习和教育的快乐,一起创造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一直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区是我们的美好理想。新教育者的探索和努力是对这一美好理想的诠释和追求。


“诗歌比历史更长”,诗歌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段浓缩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灵魂,所以新教育提倡“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和家庭阅读项目,目的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


让诗歌教育为孩子们导航,让爱的教育为孩子们护航,让新教育为孩子们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健康地飞翔。作者的班级有幸成为学校新教育的试点班。一路上,作者发现新教育不仅需要激情,而且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指导,作者正在努力实践。


1 让诗歌滋润心灵,潜移默化地改变好习惯


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训练有素的智慧是力量的源泉。作为新教育的实践者,要充分认识到情感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助诗歌表达的美好场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行为。为了引导学生完全向伟大的诗歌敞开心扉,从“让我读”向“我想读”转变,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晨读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想象力,主动开放心智,把潜能变成现实,帮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例如,通过“老、老、老、老”教育孩子在学校照顾低年级学生,在家尊重老人,不能作弊;从“不善小,不恶小”教育孩子保护环境,遇到垃圾捡;从“胜不骄傲,失败不气馁”、让孩子学会在“失败是成功之母”中面对失败,从“诚信有知己”中学会面对失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交朋友。。。这些诗意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2 让诗歌丰富课堂,陶冶孩子的心灵


“诗歌既是知识,也是艺术,诗歌是直觉艺术,是思维艺术,诗歌必须有基础,自然,也必须创造,创造艺术,自然和艺术,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另一个宇宙,所以诗歌是真实的,是虚幻的,这个真实和虚幻的空间需要诗人和读者的审美体验来填补和丰富诗歌。”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基础上,采用“抓住两情,体验诗意”的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两情”是指诗人创作时的外在和内在情感。外在情感是诗歌的眼睛,一般可以从诗歌中找到;内在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验。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因安史之乱在外漂泊五年后,突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后写的。作者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将惊喜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可以从“青春”“即从”中走出来、“穿”、“便下”、在“向”等想象力快速回归的动词中,我体会到了诗人归心如箭的狂喜。“快乐”是诗意的眼睛,是外在的情感,但与当时诗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作者对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怀。作为新教育的实践者,要引导学生充满爱心,体验诗人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诗歌改写训练,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梦幻的诗歌中,尽情飞翔,陶冶心灵。


3 让诗歌引领生活,谱写心灵的乐章


晨诵和家校一起阅读,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鼓励,让老师、学生、家长、诗歌交织在一起,让学生有一颗博爱敏感的心,感动花朵,在天空中流泪,正如沈从文所说:清晨很安静,听到鸟鸣,人们不敢堕落。


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偏差,盲目说教、指责,往往治标不治本,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不能触及学生的心。因此,让孩子与诗歌融为一体,沉浸其中,玩味其中,开启生命的洗礼。比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目的不强,我们早上一起读《为了谁而读书》,“每天背着书包走进美丽的校园,总想着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学?父母的劝诫,家里期待的眼睛,不努力学习,我配得上谁?学校老师的教导,老师亲切的话语,不用心读书,我配得上谁?祖国腾飞的召唤,肩上责任的重担,不生气读书,我配得上谁?春天播种,夏天去培管,秋天有收获,冬天可以分享。我不去播种,我不去培管,我的手是空的,我到底配得上谁?针对学生内心是非的思想斗争,笔者陪他们一起读《心那边有片海》:“心那边有一片海,海那边有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游戏吵架,一种花,一种沙子;一堆沙子,一个踢沙子。累了,就各自玩,一堆一座塔,一踢一个洼。真是两个可爱顽皮的宝宝。“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心也慢慢得到净化。


阅读产生直觉,品味提高感知。在实践新教育的道路上,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用诗歌打开学生的智慧,用爱滋养孩子的心,在诗歌中,师生一起阅读写作,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完整。让诗歌的“人文精神”,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闪耀着生命的光芒,给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