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制定了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目前,第四轮继续教育已经结束,第五轮继续教育即将开始。作为乌鲁木齐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有必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以促进乌鲁木齐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课程体系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互分工合作,构成课程体系。一门课程是具体的,就像一棵树,课程体系就像一片森林。课程体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如何合理构成知识结构[1]。课程体系改革似乎是教师职后教育改革的盲点。研究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是提高培训质量,使在职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上不断提高,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2]。为了更好地提高乌鲁木齐中学继续教育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乌鲁木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由研究小组成员共同编制。经测试,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率,满足大规模群体测量的要求。
研究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中,以学科取样、现场发放、无记名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1份,排除不清楚或不完整的废卷,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00份,效率93.2%。被调查人员的有效情况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者覆盖面广,涉及各个年龄段、各个学科、各个学科。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多为女教师,教学年龄较长,职称多为中教高级,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中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动机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需求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需求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建议进行了研究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机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参加培训的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在“培训动机”选项中,19.7%的教师选择“听从上级部门和学校安排”进行培训。4.3%的学生需要学习才能晋升职称,2.7%是两者都选择的。也就是说,被动学习的培训师占总比例的26.7%。6.2%的学生可以选择“努力成为学科的骨干或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和“学习新知识、增强竞争力”三个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其余大部分是主动和被动的结合。
从选项可以看出,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学习的被动性和强迫性更为明显。在职教师主动要求参加培训,提高专业能力,提高竞争力意识不够。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是那些不想认真参加培训的老师来处理工作。
(2)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需求的调查
目前,我国中小学有许多培训模式:根据培训主体:如大学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特殊机构培训模式、导师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研究培训一体化培训模式。根据对象划分:新教师培训模式、晋升绩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根据培训手段:微教学培训模式、项目研究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在线培训模式、电子教育培训模式。根据管理点: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
我们主要是专业机构培训、研训一体化、按学科分班的培训模式。
研究结构表明,教师认为我们的培训模式是单一的,不能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实际需要进行培训,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在培训模式选项中,选择“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的排名第一,达到19%,选择“集中面授模式”的排名第9.7%,选择“网络培训与集中面授培训相结合,以集中面授为主”的排名第9.7%。选择“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有3.3%。教师更喜欢方便自由的远程自学模式,肯定集中面授,也希望两者结合起来。但对高要求的综合培训模式支持率较低。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培训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师对自身培训需求低、目标定位低的思想。因为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有差距,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参与集体学习,发现不足,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在如何更合理地选择分班时,61%的教师选择按“学科”进行分班培训。10.7%的教师根据“学习需要”选择分班。这说明我们一直采用的分学科培训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然而,根据教学年龄和职称选择分班教学的需求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