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学风格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最终形成了整个学校的学校风格。高校教育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教学风格的重要性,研究教学的发展、形成和辐射影响规律,制定有效的制度,密切关注教学风格的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首先,要认识到教学风格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声誉和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风格建设的有效性。


其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学风格建设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能力的黄金时期。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校风格和学习氛围。如果学校没有良好的学校风格,就不会有严格的学术风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校期间,也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因此,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学风格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优秀学校风格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加强教学风格建设也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风格是学习风格的领导者,是学校风格的支撑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增长点。随着我国高校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学生数量继续扩大,教师与学生、教学风格与学生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学校需要更加重视教学风格的建设。


那么,在充分认识到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教风建设呢?


首先,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学风格建设。从贯彻落实“三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1.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宗旨,按照“崇尚教育、善良道德、以身作则”的要求,牢固树立“爱与责任”意识,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2.师德建设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师德规范内容,求实求真。既要引导教师敬业,又要避免过度提高师德标准。3.师德教育要求生活变革,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开展多元化、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师德宣传教育,避免简单说教和形式主义。


其次,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为教学风格建设提供制度支持。教学风格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教学风格管理体系。在教学风格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党政领导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建立职称评定师德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完善教学事故、教学管理事故、教师服务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和教学监督规定。


总之,学校教师教学风格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各方面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学生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学生教学风格建设的经验,与时俱进,以优秀教学风格为先导,建设和形成优秀的学习风格和学校风格尤为重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