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德育和智育更注重理性教育,而美育则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个人审美是理性发展的更先进的表现。理性需要个体内化的积累,而审美是感性的、直观的、生动的。因此,审美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心灵更加和谐完整。同时,美育突出了人的个体主体性。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任何审美活动都需要个人有意识地积极参与,而不是被迫参与。在审美过程中,你可以随意获得和展示自己的感受、想法。与理性的墨守成规不同,个体可以充分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谐与不同”的社会个体可以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此外,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时发泄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美育能充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去年感恩节,学校组织了一场“感恩之心”的艺术活动,召集全体学生为家长或老师制作贺卡。在此期间,很多学生的贺卡都很有创意,也很有心意。虽然活动很小,但反响很热烈。带着饱满的心情,学生卡上独特的绘画和文字效果,让很多家长不再感到疲惫,让很多老师欣慰。这是最好的人文教育。在艺术活动中,学生的精神水平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家庭感情和师生感情的珍贵,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表达了他们的情感。
二、利用美术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才能互惠互利。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抽象的立体概念,是一种环境和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美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样,艺术教育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有美学,美学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随处可见,复杂到校园氛围、精神面貌,都蕴含着美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会“说话”的老师,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影响,真正发挥自己的审美功能、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艺术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艺术教学,尽可能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尽量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价值来辅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班徽设计,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细胞。不仅学习了艺术编辑和文本编辑的基本技能,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实际上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另一个例子是各种艺术设计竞赛、艺术展览,美化校园,建设校园,但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情商,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