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学校德育的战略和措施

学校德育的战略和措施


通过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德育理论,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德育系统工程,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建立德育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实施学校德育目标的保证。


1.1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建立德育目标管理、德育内容管理、德育方法管理、德育战略管理体系,形成多层次、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结合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形成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治教育部门、年级组、校长、德育教师德育组织体系,明确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适应新形势下德育新形势的要求。


1.2常规德育管理法规化


教书育人,德育第一。在日常德育管理中,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和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应作为学生道德行为日常管理的标准。


1.3建立多种形式的德育管理方法


一是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设计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活动激励法。通过开展各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游戏和活动,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三是行政法规管理方法。可以积极采取行政法规,直接调整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影响管理对象。


2.构建系统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德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德育目标、内容、方法、方法、管理和评价六个子系统组成。为了提高该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必要合理配置这六个子系统,建立一个学校现代德育有机系统,具有全面的时间、空间和整体效果。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道德素质、法律意识、世界观、人生观、思想信念是通过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的不断学习和培养,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确定德育内容时,学校不仅要考虑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总体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德性和理解基础。


2.1要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例如,尖子生和落后生也是心理教育。德育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于尖子生,要注意纠正学生过于注重荣誉和成就的心理,防止焦虑、紧张、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对于落后的学生,要更加注重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和懒惰,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2.2要坚持传统与时代的统一


不仅要保留传统的教育内容,还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增加教育内容。


2.3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既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又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变化,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学校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根据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体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从低到高,从浅到深,从学校到校外,从具体到抽象,分层进步。这不仅保证了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且保证了德育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使德育工作标准化,从而深入持久地开展。


目前,许多地方应试教育的思想尚未完全根除。一些地方政府、家庭和社会仍主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的就业机制和激励机制都以教学成绩为标准,紧紧围绕着入学率。例如,教师竞争岗位、职称评定、晋升等都是基于教学成绩。在教师培训方面,德育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或进行德育研究;教学工作会议每年组织几次,从上到下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会议几年不能开一次;在教师奖励方面,每年只选拔优秀教学和骨干教师,没有优秀的德育或骨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教学优秀,骨干教师分数很重,始终处于优先地位;德育基地、设施、活动等专项资金没有投入,不能说是德育工作者的悲哀。由于政策导向对德育工作者缺乏鼓励,严重影响了人们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克服教学成绩和分数的“一元制”。目前,特别要加强对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校长对校长、班主任、教师对各级学生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完善教师奖励政策、职称评定和人事编制制度,使其处于与教学相同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和激励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