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公平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教育公平。例如:“为工农服务”、“为工农开门”、“人民学生基金”、“两条腿走路”等。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转变的同时,“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从注重公平到公平和质量,学校从同质发展到特色发展”5。当然,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现状
1.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同行,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我国教育公平实践同时在公平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政策,提出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人物,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中公平与质量的统一。《国家发展纲要》还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
2.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重点下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发展相对不平衡,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对此,《国家发展纲要》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衡地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3. 注重建设学校的特色发展。人们将平衡等同于完全相同,因此政府通过实施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使教育走向同质化。这种同质化不适合教育,因为教育面对的是每个特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因此,学校的特色发展得到了重视。学校特色发展是指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注重学校优势和优势的发展,从而推动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
(2)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1. 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平衡。中国东、中、西经济划分已经细化为教育,这三个地区的不平衡也非常突出。此外,这三个地区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贫富差距导致家庭承担教育能力的差距。家庭的经济能力直接决定了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偏远农村的孩子每年只能期待新的志愿者教师,而城市的孩子,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每天除了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外,还会在培训班或高薪聘请辅导员。这种巨大的对比让我们很难过。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在中国当前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解决方案的步伐将受到多种障碍。
3.公平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的实现上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教育机会的平等实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学校教育能解决的,也不是教育体制能解决的。教育过程的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投入。然而,对教育过程的投入也存在两难境地:一是“当投入学校的教育资源极小时,这种平等的存在是可以确认的,但这种平等本质上是毫无意义的”6。其次,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想达到一定的合理教育水平或成就,他们可能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成果的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上同一所学校,每个人的潜力都可以发挥作用。目前按学区上学,但学校质量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不可能上同一所学校。为什么要判断每个人的潜能和个性?
结语
通过对中美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不能完全公平,只能接近公平。除了教育者的主题经验给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的困难外,还有许多障碍。事实上,实现真正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只能把我们的理想降低到接近公平。所谓接近公平,首先要以最初的理念看待教育公平,把个人当作社会单位,社会安排就是给个人实现自己自由的机会。其次,教育公平应与精英教育兼容。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应该实施普遍的同质教育。那么,教育公平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要达到优势群体的水平,必然需要更多的关注。最后,教育公平要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完成。影响教育公平实施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要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追求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