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民族的共同灵魂和血液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精髓,其思想智慧是中国文化永恒传播的结晶。在大学教育中普及中国文化经典是否有必要,它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学经典的内在意义
我们可以称“汉学”为“汉学”,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学”,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汉学”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思想、政治、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哲学、书画、星象、数学、建筑和音乐等方面。从清末开始,“汉学”的名字就出现了。同时,进入中国的欧美学术被称为“西学”或“新学”,因此人们称中国现有的知识为“旧学”、“中学”或“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有价值、典范的原创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主体是经史的子集。同时,这一主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中华民族儿童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关键内容。
二、当代大学教育缺乏国学经典
自上个世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西方教育制度的引入以来,我国注重生活修养的教育形式逐渐被放弃。如今,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物质财富和个人享受作为人生的目标。精神丧失和道德衰退已成为中国社会不争的事实。
在当今社会,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文化肆意喧嚣,公然流行。各种以“爱向前冲”或“一见钟情”为幌子的相亲节目非常受欢迎。在这类节目中,很多人公开宣传拜金化和外表化的择偶标准,也有人大胆承认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虽然广电局已经封杀了这类节目,但它所反映的文明信息却令人担忧。
现在大学校园已经改变了,学生们受到急功近利、虚荣和个人主义的社会氛围的影响,比如“我父亲是李刚”、“机场刺伤母亲”和其他事件并不少见。这些社会的“混乱”都反映了加强生活修养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想彻底消除这些“混乱”,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修养,普及中国古典教育是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在汉学的学习中,目前的教育只在有限的大学语文等公共课上,只停留在为考试匆匆背诵几首诗的阶段。即使是主修汉语的学生对“汉学”的理解也不够清楚,更不用说学习了,所以实际情况真的很可耻。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我们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疯狂地追逐好莱坞大片,但他们甚至不知道屈原和司马迁是谁,也不想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托福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理解最简单的文言文;许多学生可以写流利的英语作文,但很难写流利的中文。我认为我们的文化教育在某个环节一定有严重的问题,民族文化危机也在加深。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及时采取行动,就很难实现国家的振兴和崛起。“汉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在教育中的衰落不仅是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不断振兴,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在大学教育中大力推广中国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