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教育是建立国家的基础,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平衡的缺失上。基础教育平衡是指逐步缩小各级教育、各级学校、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效率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基础教育平衡发展内涵丰富,作者认为基础教育平衡发展主要是指区域、区域学校、学校群体和各级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配置平衡,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保护每个孩子的教育权利,努力使每个孩子的潜力最大化。


同时,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一方面,改革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另一方面,它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在互联网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只要每个学校都能有完善的网络建设,与世界相关的网络就能让所有学校的学生接受最新最好的教育。从理论上讲,这应该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现实、最理想的途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落后,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获得的资金投入和教育技术设备配置远好于农村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学校,城市重点学校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县、城乡、校际教育技术设备配置存在显著差异。如今,中国不仅有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装修豪华、条件优良、设备先进的一流学校,还有许多贫瘠的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甚至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都无法保证的简陋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网络技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不仅会降低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扩大差异,还会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甚至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择校现象是一个突出的社会新问题。重点学校人满为患,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招生难,甚至空壳学校众多。这样,不同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明显不平等,教育公平面临严重挑战。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隐藏的问题。一是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区域与城乡差异不断扩大,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校际、阶级、地区、城乡差异。叶平等人认为,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差异逐渐扩大,普及水平极不平衡。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普及优势明显,城乡差距明显。①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这种状态,肯定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也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实行“二元制”财政投资政策,基础教育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正相关。②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校园网的建设为例,发达地区的学校只能花费数百万甚至更多的教育技术设备,而欠发达地区甚至可能很难完全解决教师的工资。如何建立校园网络?


另一方面,梯度推进经济发展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持。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论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小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只能更加落后。从长远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将完全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学校,形成两个极端,使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陷入困境。地区间贫富差距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正相关。改革开放的最初想法是“先富后富”。然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进而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危及国家的发展。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责任、分级管理”制度,导致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相结合,项目建设缺乏科学论证,不乏盲目性、随机性和低水平重复发展。④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共享不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了大面积的教育财政浪费。事实上,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力量来支持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资源的浪费只会使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薄弱。因此,要逐步缩小区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差距,最重要的是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最重要的依托是教育投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发展问题,中央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认真核实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投资能力,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教育的财政援助,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专项补贴的份额,确保欠发达地区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同时,要统筹规划,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合理地建设和利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确保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的区域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失衡问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