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寻求校企合作教育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教育已成为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需求表达更加多样化,利益传递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顺应潮流,寻求校企合作教育的演变是明智之举。为了寻求校企合作教育的演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新概念,消除合作的阻力


目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大学生过剩”和“严重缺乏技术人员”对比模式,教育部正计划启动大学转型改革,让许多地方新本科院校进入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高素质工人等应用技术人才。对许多高校来说,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是一场生存之战,要打一场硬仗。要走校企合作教育的道路,这些高校需要加强和发挥“两种意识”的作用:一是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技术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坚持面向市场,使人才培养与市场有机契合。而这一理念的实施,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很难改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的局面。二是提高人才输送的“客户意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才供需的逆转,人才“供过于求”的现象在缺乏办学特色的高校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校将企业(行业)――用人单位作为客户,及时了解客户的人才需求和教育培训需求,积极吸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事实上,在高校客户服务体系中,客户的异议本质上是客户对学校毕业生的信任危机。只有及时响应,才能尽快消除信任危机和合作阻力,成为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认知。


2、通过制度机制创新,激发合作活力


目前,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校企资源、科研技术开发、校企文化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双赢效果不突出,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除了缺乏优惠政策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指导和激励机制。有鉴于此,高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争取者,首先要突破学校办学的制度和机制障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办公室”或“校企合作教育指导中心”等组织,承担决策、协调、指导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与一定规模的企业共同申请校企合作专业,甚至与一些专门从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服务外包课程研发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合作,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促进资源对接、科研技术开发对接和校企文化对接,真诚对待企业,吸引技术,帮助企业,形成有效的双赢模式。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校企合作“碎片化”运作模式的整合,使双方的交流“多点化”、“交集化”。二是要摒弃书房式教育的习惯思维,大胆实施开放式办学的民办机制。所谓民办机制,一言以蔽之,就是真正让市场说话。归根结底,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要遵循人才市场规律,让人才培养真正回归培养“可用”、“有用”、“可用”、“好用”的人的本源,努力培养学生“用得好,做得好,留得住”。三是坚决消除校企合作教育制度和机制创新中的“中梗阻”、“肾结石”和“红眼病”,实现制度障碍、门槛设置的“零存在”和企业服务创新的“全存在”。


3、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合作动力


在中国,高校是科技资源的聚集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应用主体。通常,科学技术的推广往往始于企业的需求,而不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由于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非常敏感,但来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其科技内容,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是企业竞争的首选。这样,企业提出的想法往往成为最接近实际应用的前沿课题,但更尖端、更具挑战性。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是由于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办学成果、科研成果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双方合作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利于企业升级,为高校市场化创造便利条件。


四、通过管理创新释放合作潜力


高校管理改革创新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立高校与企业战略联盟关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将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因此,高校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在转型过程中,将管理教育转变为治理教育,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新的政府、学校和社会关系。在高校与社会的新关系中,必然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关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经验,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机构)单位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使大学和企业成为“工业大学”和“大学企业”。第二,我们需要改变主意,甚至改变主意。一些学者认为,管理变革必须是独裁的,如果你不能改变主意,你最终会改变主意。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建喜曾提出:“除了妻子和孩子,一切都应该改变。”正是凭借这种彻底的创新精神,他推动了企业的变革,使三星成为全球IT行业的骄傲儿子。高校要改革缺乏活力的校企合作现状,也要有这种创新精神,否则不能推进改革,更不能开创新局面。三是实施大网格化管理,塑造校企合作管理亮点。


总之,寻求校企合作教育的演变,是地方新本科院校加快自身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校企双方的共同期望,也是新时期高校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校企双方都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发展思路、结构、内容和方式,摆出“不变就是拥抱”、“不变就是衰落”的态度。只有改革创新才是促进校企合作教育演变的根本动力和有力保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