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在促进儿童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理解和尊重儿童,注重引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帮助他们健康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培养他们的习惯养成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还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聪明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培养教育既不能盲目提高、贪婪,也不能过于粗放。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一步一步地做好工作。
一、培养教育环境建设――你我齐收获
通过对幼儿园环境创造关键词的整理,确定了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幼儿园环境:干净卫生、舒适有序、宽松自由、富有创造力、丰富有趣。要做到校园整体文化布局,理念上墙,园标突出,“培养”栏目醒目,“好孩子好行为”光荣榜引人注目。教室文化以儿童为环境的主人,不仅体现了安全、温馨、整洁、丰富,而且处处展示着儿童的作品、精彩的活动和观察记录。生动的标志会说话,它总是提醒孩子们该做什么和标准。教育主题墙的形成向孩子们展示了学习要求,好习惯评价栏显示了孩子们的进步。老师们践行着“让爱看得见”的十种言行,时刻牢记“老师言行十不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充满爱的环境。为了突出各班教育环境的特点,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环境创造PPT交流,开展了“角环境创造交流”、“主题背景下儿童自主游戏环境创造交流”、“区域游戏材料交流”活动,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调整。随后,开展了“班级角环境创造评价”、“区域游戏材料制作评价”、“培养教育专栏评价”,让每位教师不断反思和学习,为儿童创造最合适的培养教育环境。
二、培养教育文化建设――师幼同成长
在“课程中儿童培养教育的有效渗透”的研究中,我们幼儿园从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改变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方式、改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独立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今年,教师采用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实现“五还”:它还为孩子们提供了积极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和“评价权”,创造了“每天一小步,每天进步”的教师科研文化。
通过“三结合”的科研方式,实现了注重实效的教师科研自主性,有效提高了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一是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建立科研组织管理网络:组织三次教学专题讲座、三次市级专家讲座、园区培养教育专题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开展校本教学科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促进教师的课题实施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科研与园区事务相结合。在园区课题组的领导下,研究主题从整体上渗透到教师和员工的心中,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研究与工作相互融合、融合的运行格式。三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将科研思维融入教研探究,既提高了个体研究能力的整体辐射效应,又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研讨论、骨干引导、实践课交流展示、专业点评等形式,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材料,认真备课,不断反思,积极分享,大胆讨论,反复磨课,为成熟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