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1)“工程”意识不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教育培训目标趋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掌握专业技能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长期以来,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一直是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传统的培训模式仍然是根据专业培训人才。在培训计划中,有许多必修课程,学生很少选择自己的课程!许多专业培训计划陈旧,没有研究和分析,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培训模式不灵活!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工程院校的人才培训模式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创新的人才培训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3)创新实践能力不够
本科生存在动手能力薄弱的严重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工程教育之所以要注重实践经验,是因为工程师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还要依靠实践经验来识别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4)教师的工程意识需要加强
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教师的工程意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高校教师一般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一些走在学科技术前沿的教师只注重科研,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实践课程的开发
(1)实践课程的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人有我有”,教材内容陈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就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在课程开发中,要积极开展社会研究,深入调查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当前行业岗位群体的特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以行业职责任务和技术技能为基础,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兼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
(2)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探索与实践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观是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指南,贯穿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方法以及课程评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实践课程发展的有力保障。
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质量监控作用。实践课程评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树立课程质量观,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对课程实施进行监控和评价。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课程的评价应以能力评价为导向,注重能力推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求尽可能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都涵盖了相关的能力要素,而不是孤立地评价个别能力;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和技术水平评价相一致,提高了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效率。同时,要重视学生素质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围。
三、实践课教学设计
(一)开发设计原则
1、社会需求:结合实际情况
2、学生实际:分析教学对象
3、产业发展:依托行业标准具有前瞻性
(二)思路
实践课程开发的新概念、新目标、新模式和新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断创新。首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加深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考核方式
1、效果:对教学对象的影响――技能
2、过程:教学对象阶段性学习效果――态度
3、结果:教学对象对完成课程理论的理解――知识
摘要:实践课程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项目。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项目课程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虚拟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实践课程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学科的多样性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实践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实践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