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建立现代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成败。当然,不同时期的研究生教育会有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多以完成一定的既定课程和硕士论文答辩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更不能满足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因此,应摒弃传统做法,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精神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是改革研究生教育课程,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很多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只应该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非专业课程对本科研究生来说并不重要。因此,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根本不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安排,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从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专业课很重要,但通识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通识教育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识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不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除了合理安排适合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尽可能增强研究生课程与专业的适应性。
二是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双导师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科和专业的划分越来越详细,研究方向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不断增加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专业的深化发展必然会对导师制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中,很多导师往往忙于事务,无法与研究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文研究生的培养中,也出现在自然研究生的培养中。因此,大学应普遍建立双导师制度或多导师制度,可以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当导师因繁忙事务无法履行导师职责时,其他副导师可以协助研究生的指导和培训。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或多导师制也可以让研究生参与其他导师的研究项目,使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此外,双导师制和多导师制还可以明确每个导师的职责分工,使导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