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应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国高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开始重视计算机教育。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高校也加大了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力度,采用了学分制,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地位。


从就业角度看,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没有因人而异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都有一定的购买计算机的经济能力。许多学生经常与计算机打交道,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许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条件差,初等教育阶段与计算机接触较少,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相对较弱。笔者正在对我院2013年、在2014年新生入学调查中,发现约14%的新生能够完全掌握大一的计算机课程,36%的学生已经学了一些,但达不到大一的计算机课程要求,49%的新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差距,在不同的家庭、地区,这种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高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的结论。但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我们目前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不能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但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基本差异。


2. 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教材内容滞后,应试教育的影子存在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材内容滞后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无用。现在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还不够“新”,计算机设备上的软件也比较落后,教学内容也缺乏新思路。此外,我国计算机教学体系中仍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不能满足社会对真正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学生们只是盲目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计算机课程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研究。现在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要求对一些通用办公软件Microsoft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比较熟练,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讲解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编程等复杂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上,导致学生“头重脚轻”的现象。


3.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考核方法不完善


纵观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我们发现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导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我们仍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学生相关的具体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的自我研究和自我讨论。这主要是反客户的,忽视了学生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地位。这种做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使他们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在评估方法上,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模式。我们只用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具体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