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需要以人文理性为基础,树立“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应该以人文理性为基础,而不是取消工具理性。问题是,人文理性应该为工具理性提供价值基础,以确保工具理性的正确方向。以人文理性为基础,需要将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定位为“道德培养”。
(1)德才兼备应以“德”为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当代高等教育应从“立德”入手。从广义上讲,人才应该包括“品德”和“技能”两个方面。如果说“技能”是人才的“硬件”,那么“品德”应该是人才的“软件”。因此,品德是人才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德培养”强调了“道德”在人类道德、智力、身体和美学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主要地位。教学、科研和管理应服务于“道德培养”。另一方面,“立德育人”强调“立德育人”是一种“立德育人”的方式,立德育人需要立德育人。[3]道德是行为中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目前,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需要有一种正义感和道德性感来支撑国家和民族。人才首先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知识的人,可以通过高等教育获得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技术工作。然而,如果不了解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力量,服务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就会淡薄,失去精神动力。因此,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能,还要培养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要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在适当的时候,要注重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以为国家和民族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实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没有高尚的民族情怀,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不会把科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2)中国梦需要个人超越功利主义,树立道德观念。
中国梦不是一个与个人无关的抽象梦。它不仅是国家的梦想,也是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梦想。这就要求个人树立爱国主义理想,超越功利主义的束缚。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得到了体现。然而,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个人利益应该始终放在国家利益之下。当然,不排除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然而,这种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把爱国主义作为个人高尚的精神理想。应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梦想,这个国家就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和安全感。因此,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把爱国主义作为个人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基础。因此,当代高等教育应以“道德修养”为全部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
(3)德育教育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将导致社会发展的“物化”倾向。相反,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自由和幸福。经济发展只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幸福的条件之一。此外,还有人自身思想道德的发展。如果社会道德不能发展和失去正义,那么社会就不会和谐。因此,德育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实现,也是中国梦的独特内在要求。中国的发展也应以精神文化为动力,增强国家的战略软实力,这一切都应在德育教育理念中得到落实。
总之,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高等教育应该实现内涵发展。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以“道德培养”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