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民歌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民歌首先是一种原始的生态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自古以来,民歌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使用或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手段。它传播了劳动人民的认知、情感、观念和兴趣,促进了当地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在促进个体向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民歌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大多数孩子开始在儿歌中学习语言、玩耍和睡眠。押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1)“红萝卜,抿着甜,看到要过年,宝宝要吃肉,大人莫得钱”;“一年三季荒,红薯土豆是主食。如果主人不算账,保证孩子饿断肠。”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北山区每个人都会唱的童谣。这些民谣是当时山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前,位于川北深山的村民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填饱肚子是人们的首要追求。食品结构以粗粮为主,大米和肉类是奢侈品。这些童谣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警告孩子们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谷子长,玉米大,麦子大豆撒在院坝上。自责任制实施以来,庄稼一直季节收获。”这首民歌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种田提高了粮食单产,群众的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川北人民用民歌记录了这次历史性会议,表达了对党的责任制政策的坚决支持,让孩子们从小就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我们今天就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过多的说教,社会历史和价值观教育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3)“香炉山,悬崖(ai)对涯(ai),婆婆孩子穿草鞋;出门一首山歌,进门一背块柴”;“我的母亲,我的父亲,现在这个世界看不见了。扔草鞋穿皮靴,女孩的腰很亮,你说得很好。”以歌谣的形式表达了川北人民前后衣着的巨大变化。孩子们记得听唱歌和跟唱之间的鲜明对比。穿草鞋和衣服的旧日子已经过去了。只有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4)“杜鹃花,红色,反映了我的茅草棚。爸爸是一个老模特,一切都带头发挥先锋作用。哥哥队长做得很好,生产每年都不放松。”这是几十年前的一首童谣,唱着爸爸是一个老模特,哥哥是一个好队长,虽然家里的“强大劳动”很好,但仍然住在茅草棚里,让孩子们知道过去没有好房子住,好生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热爱劳动。“光雾山,山连山,党的善良无法完成。街上的建筑很高,新村建得像一个公园。感谢党的好政策,生活越甜蜜。”这首童谣唱出了人们对党的新农村政策的发自内心的支持。虽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当地的儿童歌曲是一种民族文化,可以对儿童产生教育效果,但这些歌曲中“真、善、美、假、恶、丑”的评价标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童年的记忆中。


教育孩子,纯粹的推理几乎不能帮助孩子构建是非价值判断标准。以民歌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真理进行比较,寓教于乐,将深奥的真理诉诸感性和理解,而不是理性,非常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