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
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在借鉴国外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注重主体的主动性、客体的协同性、内容的多样性,及时更新和完善,注重危险性行为的共同性,注重高风险行为的触发点,使当代大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有效干预降低高风险行为的发生率,预防艾滋病,从而获得社会、自身心理和大学生健康的各种好处。倡导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即强调实施主体、教育内容、阶段和方法的综合性。
(1)综合实施主体
健康教育需要为实施主体和受众搭建一座畅通的桥梁,多渠道、广泛、深入的教育。在充分发挥自身动机的基础上,“五位一体”综合模式可以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教育。其中,大学生是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因作用,所有的健康行为活动都应以其为根本导向。健康教育要注意调动其内在动机,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KABP),充分发挥知识、信仰、行动的基础、动力和目标作用。就实施主体而言,首先,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地位。学校健康教育需要提高高层教育主管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提高教师水平,整合教师,完善教材,创新教育方法,完善教育设施。其次,政府以健康教育为主导。政府健康教育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动员教育部、卫生部、学术界、新闻媒体等力量,树立国家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引导教育新方向。第三,家庭是健康教育的港湾。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向孩子灌输相关的教育知识,尤其是离婚或单亲家庭。最后,社会是健康教育的保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非凡作用,开展社区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以上四方要多配合,可以建立联动模式,统筹协调,分阶段监控教育成果。
(2)综合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显著提高,未婚同居和未婚妊娠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学生缺乏避孕意识,避孕措施利用率低,或对避孕知识知之甚少,避孕方法不当。健康教育需要按需教学,寓教于乐。教育内容应涉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避免部分内容的缺失,改变当今教育中“重要、次要、忙碌”的现状。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要注意性健康教育。综合性教育应包括性心理、性生理和性道德,培养自律和理性选择的能力,为他们成为独立文明的公众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向大学生灌输科学的性知识、青春期知识、安全知识、艾滋病知识、伦理知识等。
(3)综合阶段和方法
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科学性、阶段性和系统性。青少年是幼稚和成熟的矛盾,所以大学健康教育不容忽视。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抛锚教学、中西结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从娃娃做起。
结语
“五位一体”综合健康教育模式,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健康教育为核心,将大学生自我干预与多学科综合干预相结合,从灌输知识、形成态度到促进健康行为,贯穿大学生成长过程,防止大学生高风险行为的发生,该方法积极、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如果四方合作,密切合作,有望大大预防和减少大学生高风险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