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招生收费一体化制度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出现了贫困生等特殊群体。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生安心学习。高校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探索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高校扶贫工作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在做好物质支持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贫困生的精神支持工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1、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多数高校贫困生都能正视困难,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他们不怕吃苦、努力、乐观、积极。他们对学生和集体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热情。他们积极要求进步,成为校园里最勤奋的群体和我们在学生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但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意想不到的压力和无聊。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表现因人而异。通过对我校贫困大学生实地调查结果及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理想信念不足;自强不息意识淡薄;不满严重,敌对情绪高。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现状因素分析
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在一些人看来,金钱是主要的,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学生对金钱的渴望,造成了心理失衡。由于经济原因,他们认为自己是人群中的“矮人”,自卑感更严重。社会上一些善意援助的不当实施也无意中增加了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一些大学不仅宣传贫困学生名单,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投票选择贫困学生,对贫困学生拖欠学费问题并不软,经常使用信用问题、毕业证书等“威胁”。这些做法实际上“特殊化”了贫困学生,并加剧了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
(2)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在大学校园里,除了以知识为主流的文化氛围外,还有其他非主流的社会支持体系对贫困大学生的心态产生了影响。社会或学校对他们的资助有时与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咨询严重脱节。许多贫困学生在接受资助时感觉自己在接受施舍,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挫伤了自尊,加剧了自卑感。与此同时,价值观的多样化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氛围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也是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学生的父母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父母经常为琐事争吵,或者无缘无故地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责骂孩子,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发生家庭暴力,以及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观念。夫妻关系不和或离婚给了年轻人严重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