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能力层次结构和创业能力模型

1 引入创新概念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创新最初来自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所谓的创新是建立一个新的函数,即将生产要素和操作条件的搭配引入生产系统。”总的来说,熊彼特专注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在生产中的意义,但创新概念的提出为学者进一步研究“创新”奠定了基础。“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提出,创新是一个计划、系统、理性的过程;创新是企业家展示创业精神的具体工具,赋予资源创造价值活动的新能力,创新创造了资源。创新的定义强调创新的意义和质量,认为创新需要改变现有的资源和财富创造方式。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行为。在需要和自我意识的推动下,人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世界,积极和创造性地运用自然规律,主动适应和改善环境,提高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率。


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充分考虑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一般将创新理解为山东大学郭世田博士的概念:即所有通过创造性行为促进客体发展的活动。主体是指社会上的人,任何想要促进当前事物发展的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对象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可以是知识、技术、理论、概念、制度等。;创造性行为是指通过现有资源将新事物引入旧系统或打破旧系统的行为。


2 能力层次结构和创业能力模型


在管理学中,我们经常用知识、能力和素养来描述人的运动特征。从构词上讲,知识强调知识和识别的含义,是一种与“口语、言语”密切相关的认识论,是指通过言语、符号、图片等方式进行编码,易于表达和传达的知识。能力一词注重行为能力,是指承担某项任务的各种条件,是指主体的某种动作和对客体的某种作用,其内涵是指某种动作技能,描述主体的动作或主体对客体的动作。素养的初衷是指事物的原始特征,素质是真实的,质量是指特征,管理中的素养一词也是指素养的含义,不仅是先天的本质,也是后天培养的特征和知识。


鉴于学术界对这些概念没有广泛接受标准化的定义,我们回到了这些词的原始意义。我们用能力这个词来指导知识、能力和素养,并提出能力的三层次结构。表面对事物的认知主要用名词表达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中间层次用动词表示的动作技能层次表示人的动作或人对对对象的动作。这种动作技能随着对象环境的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可迁移性。环境变化越低,可迁移性越强,环境变化越大,可迁移性越弱。这种技能层具有熟能生巧的特点。训练越多,实践越丰富,技能越熟练,生产效率越高。整个社会的专业分工是基于“勤能补拙”。动作技能的可迁移性是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层次的能力是用形容词和副词表达的主体性格和动作风格,意思是人的性格。简而言之,能力的三层结构包括:表面名词所表达的知识,中间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技能,以及深层形容词和副词所表达的性格。因此,教育的使命是教授知识,锻炼技能塑造能力,培养品格。


在这三个层次的能力结构中(如图1所示),表面知识层对自身和事物的认知,包括对事物要素的认知和因素相互关系的认知,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表面知识层可以分为可以编码的显性知识和难以编码的隐形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知识层是能力层的基础,缺乏知识,技能层的动作会盲目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能力层是人在相互关联事物中存在的相互作用,以知识为基础,把握和操作相关事物因素,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性格层是人的性格和行为风格,由先天遗传和后天文化环境的互动塑造而成。性格是能力的核心层次,在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能力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


根据三层能力结构,我们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1)现代社会专业知识和创新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大学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课程;(2)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水平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3)个性层面具有强烈的价值成就动机、毅力、自信和灵活性。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整合学校、公司和社会的资源,通过课堂、科研实践、实践、指导服务等形式实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