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服务人员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的支柱,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行为和质量提高的研究逐渐增加。
1.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行为研究
智华勇等(2007)通过分析不同管理体系下政府投资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公益技术服务的影响,认为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难以发挥其公益作用。因此,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资金投入。李红梅(2008)对四川省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调查认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个人特点、环境特点和认知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推广行为有显著影响。
2.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素质的研究
姚波(2013)通过讨论当前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行动的现实,讨论了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素质培训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训应建立适者生存人才任免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丰富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6]。何方圆(2014)认为,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质量应从农业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在农业实践中培训和管理服务人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和选拔农业科技创新人才[7]。
3.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及农业领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和运行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余小高(2006)在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服务站与信息员模式”、“大型农民与互联网与农民模式”、“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与农民模式”、“协会与农民模式”四种主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8]。魏金河(2013)针对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信息量大、管理分散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总部便利店生产基地”的多层次信息网络架构,实现农村科技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农业科技成果可视化互动等功能[9]。农业信息是改变农民行为、改善农业管理结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研究必将日益专业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