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提供给农民的科技成果要求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技术难度小、技术成熟实用等特点。这样,进步农民就会率先试验成功,带动周边农民采用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的技术。相反,农民不愿意接受和采用甚至抵制的不成熟、不实用的技术,将极大地打击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薄弱,挫伤农民接受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农业新技术研发部门应重点研究简单、高效、适用的农业新技术,降低农民学习和掌握使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必须成熟实用。只有根据农民的生产需要,为农民提供行业内成熟完善的科技,才能避免农业技术推广成效差的困境。先进成熟的科技也能迅速帮助农民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同样先进成熟的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生产成本负担,帮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
2.优化科技成果推广方法
根据相关调查,农民最喜欢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家庭指导。其次,科技培训和电视报纸再次咨询亲友和承包商。选择网络和典型示范较少[8]。因此,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农民技术的智力支持力度,重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指导。产前组织专家对市场需求潜力进行预测,引导农民正确决策。产中委派科技人员进村进行技术指导,实现高质量、高产后及时多方开通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有效降低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应以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为重点,通过专家讲座、现场会议、科技示范活动等形式向农民送达新成果,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9-11]
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动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越高,推广效果越好。农民接受的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业科技人员和专家入户进行农业科技指导。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结构最优、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农民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采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农民自主决策,决定农业科技成果采用的方向和重点。这是市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采用,必须满足农民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任何农业科技成果都以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应用为最终目的地。只有在特定的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