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是基于稳定的农业技术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基于稳定的农业技术。现代社会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不仅要突破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而且要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这一时期是许多农业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变农业模式、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1.1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可观。设施农业是集高资本、高技术、高劳动、高投入、高产出为一体的密集型产业。国家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基于良好的设施农业发展。党以来,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再创新高,突破430万公顷,产值突破1万亿元,农民平均增收2300元,新增就业岗位4500多万。其中,在温室农业方面,由于我国自主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突破,农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2小麦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目前,我国小麦前沿相关技术取得突破,部分相关基因编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助前沿技术,专家培育了100多个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新品种。新品种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从“十二五”起初,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始显著提高,到2016年,已实现65%的增长率。新型小麦品种的研发和农业机械化的双重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2016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达3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0%,总产量为1.28亿吨t,占世界总产量的17%,居世界第一。1.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较高。过去,由于盲目追求高产,浪费了大量资源,违背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要注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数据显示,通过农业科技创新,2017年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基本达到品种改良目的,优化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2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有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投入强度,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可以说明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有一种说法是,当科技研发投入达到3%时,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科技研发的需;当科技研发投入达到或超过5%时,科技发展可以达到与国际竞争的水平,企业开发的具有科技创新的产品可以具有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为2.11%,远非发达国家,这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我国部分农业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率仍不超过5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主要原因是我国自主研究能力不足,技术与实际生产没有充分结合。此外,我国农民素质也有待提高。传统农业技术仍在许多农业城市使用,新农民需要培育,农业推广体系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2.3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不强。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及相关高校主要以数量为职称评定依据,未将农业实际生产贡献纳入评选指标。因此,现状是许多农业科学家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真正投入农业科技研发的时间很少,对农民面临的实际农业生产问题关注不够。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主要停留在纯技术层面,对科技创新的经济属性认识有限。例如,从研发到实际生产,新品种首先是让农民接受新品种,然后让新品种投入农业生产,最后让农民通过新品种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最重要的是做好第一步,让农民接受新产品。如果第一步做得不好,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还要注重产品的经济属性。

国外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借鉴3

3.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美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形成“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由研究机构、大学和农业推广机构组成农业推广机构组成分工明确,以免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重复研究。各级研究机构负责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大学承担联系作用,同时负责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推广机构不直接从事科研创新,而是企业负责科研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大部分成果积极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3.2英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英国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由政府主导的研究机构、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各研究机构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研发基金公开透明,受社会各界监督。新产品一经推出,各行业资深人士将对其进行检查,并说明具体的应用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4.增加对政府农业基础研究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努力培育超级稻等更具突破性的高档产品和品种。要把农业基础研究放在首位,注重农业相关高校的科研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稳定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实验,注重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未来,国家建设必须是创新型国家家的建设。政府部门加大对科研金融的投入,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建设,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开展市场化研究活动,加强前瞻性科研和原创创新能力建设。此外,要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投入科研,提高项目有效性,提高国家和地区科研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4.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目前,我国应改革以评价机制为主。评价机制应加入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要求研究人员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时注意论文的实用性。注重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达到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获得社会荣誉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目前,我国应筛选整理高度成熟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做好科技成果的储备和跟踪管理。4.3.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我国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财政扶持,培育一批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核心企业。注重产学研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创新指标。农业科研机构根据这些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发,不仅创造了新产品,而且提高了科研机构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此外,优化升级传统产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