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是定向扶贫的核心

1.河南省精准扶贫现状

早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揭示了2015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新趋势,即面向特定人口和特定人口,实现有针对性的扶贫,防止平均覆盖大部分。2017年10月,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勾勒出中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摆脱贫困是实现有针对性扶贫的关键,农村振兴战略也为定向扶贫提供了动力。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贫困人口众多的重要战场。2015年,河南省国家贫困县38个,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势头不足。目前,河南省许多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遇到困难,种植业集中发展。水产养殖业产业同质化非常普遍,容易引起区域竞争。因此,振兴农村市场,让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农村发展团队,通过政策导向吸引人才接近农村,发展农村,鼓励和引导企业家投资农村,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帮助河南省定向扶贫工作稳步发展。

2.河南省定向扶贫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2.11河南省精准扶贫战略

近年来,河南省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农村定向扶贫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得益于当地定向扶贫战略的实施:一是落实扶贫组织领导制度,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省长为组长的顶级领导小组,明确36个省级领导联系国家38个贫困县,15个省级部门联系15个省级贫困县,10个部门领导担任监督组长,实现定向扶贫,有组织、有责任、有实施、有监督,真正确保河南省定向扶贫的有效性;二是河南省出台了相关扶贫文件,不断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在教育、交通、科学规划水利,为地方扶贫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导;三是河南省定向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方针,突出工作重点,准确针对农村问题,做好转移就业和产业支持工作“组合拳”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实施搬迁扶贫;四是凝聚人心,共同打好扶贫攻坚战。通过河南省各级部门的努力,全省形成了良好的扶贫氛围,取得了阶段性的扶贫成功。今后,全省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下,迈出扶贫的每一步,不断冲击贫困,真正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2.2.河南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扶贫成果令人满意,但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落后,相关配套设施不足,增加了定向扶贫的难度。政府相关政策在农村普及率较低,很多农民很难及时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技术水平极低,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精准扶贫的理念难以落实到位,农民在生产中容易失去信心,影响扶贫效果。其次,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扶贫,一直把科技扶贫作为重点工作。然而,近年来,许多地方过于关注形式,忽视了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的实际效果。最后,农村农业经营模式陈旧,农民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缺乏发展活力。此外,农民工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村教育医疗发展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存在。

3农业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创新是定向扶贫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始终把扶贫工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根据国家要求和地方实际情况,河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转移就业扶贫实施方案》、《河南省扶贫对象准确识别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河南省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河南省大力支持新时代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定向扶贫中的发展。对于河南省大多数贫困地区,农业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全家获得物质财富的唯一途径,但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地理、文化因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农村扶贫工作的发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目的。同时,利用科技育种可以达到增产增量的目的;大量种植反季节水果蔬菜可以更好地迎合市场,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创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农村领域,为河南省农村定向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真正帮助许多农村走出了致富的新道路。截至2020年2月底,河南省53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6510.1万农村贫困人口顺利脱贫,9484个村退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41%。通过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而且改变了农民的旧发展观。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尝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东西“甜头”更愿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