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法律论文

商场最后解释权是否有法律效力

案例内容:

在综合商场节日期间搞促销活动的公告如下:“凡购买100元商品,一律赠送80元购物券。在促销活动中发生的争议,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由于受到广告的诱惑,刘女士在商场买了1000元的洁具,并得到800元的购物券。当她拿着券再去买一双自己中意的皮鞋时,店员告诉她,这款皮鞋已于两天前退出购物活动,只能以现金购买。感受到了愚弄王女士找商场理论,却以其“最终解释权”给商场打发了。两人商议未果,气愤的刘女士将商场告上法庭。

案例分析:

目前常可在商场内看到某地某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事实上,这是一种霸王条约般的存在性,商场将最终解释权保留,导致得奖不确定,一旦发生争议,兑换奖品的实现完全依赖于最终的解释,商场始终占主导地位,顾客只可以任由自己“宰割”;另一方面,商场有最终解释权,等于表明商场既是行为的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是裁判者,一旦出现危害自己利益的情况,其公正性可想而知。那么,对这一“购物中心有最终解释权”的说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商场最后解释权」是否有法律效力?

第一,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商场拥有最终解释权”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无效条款。此案中,刘女士与商场签订的合同包括双方约定条款和格式条款两部分。销售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协商条款,并确定该合同的性质是买卖合同;而商场的这一部分内容是格式条款,附加在销售合同中,使得该合同成为格式合同。

《合同法》有关条款规定,下述情况的格式条款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勾结,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对公众利益的损害。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免责条款,使对方的身体受到伤害。

(7)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

(8)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并排除对方的主要权利。

依据《合同法》第40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在本案中,一方面商场对最终解释权的保留,导致购物券不确定,一旦发生纠纷,兑换奖品的实现完全依赖于最后的解释,商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消费者只能任由“宰割”;另一方面,购物中心拥有最终解释权,相当于表明商场既是该行为的当事人,又是发生纠纷的裁决者。只要有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发生,其公正性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商场有最终解释权”不过是为自己免除兑奖责任,排除消费者得奖权利的借口。

并违反《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对争议格式条款解释原则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一般理解予以解释。对于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应当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当事一方的解释。如果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同,应采用非格式条款。如承认商场单方提供的条款是由商场享有最终解释权的格式条款生效,就意味着双方对格式条款的理解一旦产生争议,应以商场单方的解释为准。这种情况显然违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其为无效。第二,从理论上讲,对合同的理解并不等同于对合同的解释,更不等同于有解释权。对契约的解释,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相关事实的基础上,对合同内容作出说明。不管是刘女士还是商场,他们所提供的“解释”,基本上都是一方对合同的理解,而非法律效力。由于合同享有解释权,在合同法领域指的是对合同的理解发生分歧,或者合同有漏洞的情况下,用法院所认定的公平公正来解释合同,填补漏洞。

第24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购物中心自行设定“该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即属非法。因此,这一声明也没有法律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商场通过合同为自己设定的“最终解释权”,在权利内容上等同于司法机关对合同的解释。按照合同解释原则,这种权利只能由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而非当事人约定。因此,根据有关合同解释理论,商场不得拥有对合同的最终解释权。总而言之,对于合同条款,只有司法机关才有解释权,其解释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当事人只能对合同做出单方的理解,其"解释"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所以,从法律意义上说,商场不拥有对其促销行为的最终解释权。

应怎样维护她的权益呢?

她可拨打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投诉。据国家工商总局2010年11月发布的《对合同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以及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如“本公司对此卡有最终解释权”、“特价商品,恕不退换”、“在本店消费时,财物丢失概不负责”等条款,均与该条款相抵触,并无任何过错。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一定数额的行政处罚。如果遇到此类霸王条款,广大消费者要及时拨打12315或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基因隐私权是什么意思?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