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中体现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李佳图模型。关于国际贸易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佳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绝对优势理论,其局限性相对明显,这里不再介绍太多。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今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将在本节中讨论更多一点。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贸易的国家是非常不同的。当他们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时,他们可以互相学习,这是非常不同的。第二,国家通过贸易实现大规模经济的生产。如果国家只生产少数商品,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实现大规模经济,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当一个国家能够投资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时,我们说这个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然而,单靠绝对优势是无法确定贸易模式的。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将由其相对单位的劳动投资确定。但一旦进行国际贸易,产品价格不仅仅是由国内因素决定的。如果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于国内,那么这种商品在国外将是有利可图的。但这种流动性并不是无限的。最后,大量出口绝对优势商品和进口绝对劣势商品将使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比较优势代表机会成本的大小。当劳动生产率能够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一个国家的产品不仅具有竞争力。李家图模型告诉我们,一个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国外,不足以确定国家是否应该出口该部门的产品。只有当该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部门时,我们才能得出结论。当然,实际的国际分工并不那么极端。原因是:生产中各种因素的存在将削弱专业分工的趋势/国家应该保护国家产业进行外部竞争/由于产品和产品和服务的运输成本,国家必须在一些行业部门实施自给自足,生产非贸易产品。然而,作为一种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式,李佳图模式仍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验证。
2.对李佳图模型的实证分析。李佳图的国际贸易模式对研究贸易原因和国际贸易对各国福利的影响非常有用。但这个模型真的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情况吗?正如上面提到的,李佳图模型在许多方面都会导致错误的预测。例如,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如此极端的专业劳动分工。其次,它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忽视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方面和规模经济,不同国家的资源不同。虽然存在不足,但李佳图的基本预测——国家应出口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仍得到证实。在这里,我们使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早期数据来比较英国和美国的生产率和贸易。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几乎所有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因此,美国在各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然而,当时英国的总出口量与美国的总出口量相同。因此,英国的生产率几乎相对较低。在这些部门中,英国和美国的生产率优势是最小的。在这个数据涉及的时代,美国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英国,平均约为英国的两倍。因此,这也证明了贸易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1995年,中国对德国。从上图来看,中国的生产率仅为德国的5%,1995年中国工业成品的产量低于德国同期的30%。然而,中国服装业的生产率接近德国,约为德国的4/5。因此,中国服装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当时中国服装业的规模是德国的8倍。综上所述,虽然李嘉图模型不能被认为是对世界贸易的完全适当描述,但它的两个重要含义:生产率差异和比较优势似乎可以得到充分的事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