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93年第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发展开放经济到第十五届五中全会发展开放经济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再到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开放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成功转型和大国快速崛起的主要动力。许多学者对中国开放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时,部分学者也投入探索区域或市场开放经济的发展,结合国家相关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当地因素禀赋优势,将区域经济与国内外市场联系起来,融入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大力发展区域开放经济。
区域开放经济布局逐步推进。
(1)梯度开放政策稳步推进区域开放、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作为国家基本政策的开始,为中国开放开辟了大门。如何开放?根据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发展的总体理念,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逐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采取区域优惠政策,逐步推进,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多层次格局。根据国家开放梯度政策和改革热潮,中国学者从特区经济发展研究开始,从沿海、沿江到内陆,逐一开展沿边开放经济研究。潘恩齐(1986)指出,深圳的发展表明,特区的对外开放基本上是成功的。走在全国前列,对特区内外经济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影响。姚世谋等人(1989)建议厦门应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成为出口基地,对特区内外经济的发展产品和吸收发挥积极作用。孔繁涛(1985)强调,重庆应学习沿海地区,涉足深圳,联系香港,面向世界,努力建立第一个大陆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和全面、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体系。耿香玲(1986)指出,西藏可以借鉴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实现自治区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快速转型。陈林等人(1988)表示,贵州改革开放九年与经济发达省市仍存在较大差距。扩大开放,加快改革步伐,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改变贵州的落后面貌。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试点发展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从沿海到大陆、从东到西、从点到线到面逐步开放的模式。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热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自身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推动大陆经济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的整体战略有关,无疑为中国未来开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中国改革开放开放经济推进过程中,区域开放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模式。在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中国深化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成为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郭显光(2003)比较了苏州的引进和温州的走出去模式,分析了其特点、原因和优缺点,提出苏州采取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吸引,改善投资环境合法化;温州应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温州模式注入新的内涵,赢得可持续快速发展。王素琴(2005)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开放模式方面也存在优势。温州应该指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温州模式注入新的内涵,以赢得可持续快速发展。白素霞等人(2017)比较了苏南、温州、珠江三个典型地区,将苏南模式归纳为区域国际模式,发展出口型经济;温州模式是基于区域内本土民营企业和传统制造业模式;珠江模式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出口型快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了这些地区未来在全球化、产业集聚和制度层面的趋同。通过比较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屈宏斌(2012)认为,它们在经济增长动力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主导的投资是重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广东,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带来的外国投资、技术、市场和管理促进了广东的经济增长。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缘经济催生了地方发展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这些典型模式,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