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是相对于专业课和文化基础理论课而言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近年来,事实证明,第二节课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积极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对进入课堂感兴趣,自然纪律良好,态度正确,学习目的明确,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也有这种兴趣,最重要的是有这个专业知识,可以在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发挥专业知识,所以方法灵活、自然、有趣,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兴趣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成为人才,但兴趣引导学生进化为爱好。兴趣爱好是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也是所有成功人士成长的起点。“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基于他的需要,并在他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施“兴趣”,享受手工操作和成功的无限乐趣!
第二节课不仅不影响学生对主课的学习,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与主课相辅相成。事实正明:第二节课在修复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由择业方面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纳入正轨
显然,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束缚着我们,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的变量使“第二课堂”始终处于所谓主流意识的边缘。“第二课堂”无论如何都不是硬的,加上学校资金短缺或缺乏教师或场地有限等等――“二课堂”处于形而上的状态。
总之,“二课堂”停留在所谓学校“德育思想教育工作”延伸的替代层面。
改变观念,拓宽思路,将“二课堂”纳入学校教育网络的整体布局,是改革创新的需要。说实话,这是学生的需要!
什么是人才?以创造性劳动、了解和改造社会、了解和改造自然、为社会和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和向社会传递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基于此,“二课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新亮点,应该走上正确的教育轨道。
2、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从高度看待“兴趣活动小组”
1、为了给学生留有空间让他们发挥“兴趣”,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仅仅几分钟的课外时间是不够的。一是教师备课不合理;二是学生兴趣浓厚,戛然而止。在不影响正课的基础上,每天晚上的自学可以变成第二节课,这样就有了时间和空间。这既不影响主课教学,也不影响学生的日常课外生活安排。
2、围绕“培训”中心增加更多的兴趣活动。项目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排除了“兴趣”的多样性。除了文化体育活动外,工程职业学校还应该有与专业相对应的“兴趣活动”小组,如焊工、数控、电子技术等。此外,还有与学生个性相关的可选项目,如市场营销、市场规划、烹饪、裁剪等。
总之,学校可以做一个彻底的调查,因为参与的人数作为开放的考虑。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报酬
现在能从事第二课堂指导教学的教师并不多,他们都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备课,认真指导,无私地把自己特殊的“专业知识”奉献给“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工作量不言而喻,应该提高他们的“知识经济”报酬。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不强大,不仅缺乏“双师”教师,而且缺乏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外部培训、参观或引进特殊人才是一种方式。
三、小结
简而言之,现在中职学生不容易教学,不容易管理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通常有疲劳、拒绝学习或学习无用的心理。他们的信心逃离了考试导向教育,但回到了“同样”的课堂,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再次接受被动的“教学和学习”。“第二课堂”真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世界,他们重拾信心,在这个可以自由发挥和展示他们创造力的人才中找到乐趣。
中等职业教育不应忽视对“特长”学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