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野生中药民族药品资源保护工程

1.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


首先,大力实施野生中药民族药品资源保护工程,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第一步是尽快完成药品和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该地区中药材和植物的资源禀赋,便于根据其多样性特点制定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根据普查结果,逐地设立相应的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阿尔泰山、天山等主要地理区域作为重点药用植物保护区的,按照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规定进行有计划的保护。


2.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


实施国家中医药资源生产加工技术改进项目,加大投资,建设相应药材生产加工的实验条件,提高药材质量和供应保障。建设区域特色优势药材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种植养殖基地,加强创新加工技术的推广,实现国家特色药材作物从种植源到生产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标准化、高科技、集约化,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特色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特点。抓住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南疆国家中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国家中医药必要设备制造技术,加快国家中医药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升级,加强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重点是提高质量、提高疗效、扩大适应症和适用人群。


3.加强民族中药材软实力建设


从民族特色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民族中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民族医学相关基础理论、民族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方面提高民族中药的软实力,为其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实施医药科技领先计划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民族中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支持边疆的政策下,可以借助发达省市的医药力量和资源,实施南疆特色民族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各方面完善,形成独特的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其的理解,增强民族中医药发展的理论基础。加强对南疆民间民族中医药相关文献、处方等重要文化载体的收集、完善和整理。建立专门的民族中药材文献资源信息库和保护交流清单,加强经典作品的翻译和编写。最后,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维护南疆民族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建立专项医学知识产权专利导航系统,鼓励申请和保护民族医学专利、商标、版权、中药保护品种、新药保护期,提高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意识。


4.大力落实人才引进政策


振兴南疆民族中医药产业,离不开专业人力资源的贡献。因此,要大力实施民族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改善行业内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状,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在相应的中专学历高校开设民族中医药专业,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所需人才,加强市场流通领域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民族中医药市场管理、营销、国际贸易、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高端人才引进体系,出台相应的竞争优惠条件和科研生活环境,吸引内地、国外等发达地区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快南疆民族中医药产业人才建设步伐。


5.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针对部分地区民族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市场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各中药流通市场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查制度,杜绝不良商家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不良商业行为,严格按照上述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区分相应产品的水平。同时,制定相应合理的价格,防止同一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让不同的企业在正常的竞争市场中完成适者生存和适者生存的筛选过程。最后,南疆民族中药材市场流通领域的相应问题将逐一解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