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医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学科的交叉整合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新趋势[1]。在医院的发展中,临床医学学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医院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和提高人才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2]。但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科结构相对单一,基础学科相对薄弱。为了加强临床医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一些医院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长期规划,并取得了分阶段的成果。为此,本文以广东省肿瘤医院为例,探讨了其学科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和经验,为医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1医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人才队伍分布不合理

传统大部门人才饱和,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主要集中在鼻咽癌、胃肠道肿瘤、肝癌等强势学科,而其他弱势学科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表现出高层次人才稀缺、骨干人才短缺、青年人才成长缓慢等情况,导致整个学科可持续发展出现故障[3]。

1.2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医院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医院科研团队建设不足、新团队培训周期长、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国内医院领导全球多中心可持续、深层次、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的能力较弱,可引领国际科学前沿和临床诊疗突破性成果产出率低[4]。

1.3学科评价体系不科学

学科评价体系以显性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定量化”,存在不集中、不深入、形式化等问题,学科综合优势调查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也导致了学科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结果和轻过程问题[5],对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性较差。

2医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措施

2.1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按照分层管理、保障投资、分类评价、鼓励创新的原则,优化人才结构,继续推进“人才+学科”人才引进模式,建设肿瘤学人才聚集高地。一是坚持以疾病为中心,立足学科发展,调整人才结构,实施“培养、提升、支持”全周期、多层次人才发展规划。二是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基于学术水平、实际贡献、发展潜力和实际表现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评价周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评价手段,完善以创新能力、产出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6]。最后,探索个性化的人才支持模式,根据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引进人才实施灵活的人才资助政策,在支持启动资金、科研助理、实验空间等方面进行个性化配置。

2.2医疗服务

提高医疗服务规模,优化专业资源布局,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建设信息智能医院,进一步提高肿瘤学科的整体医疗实力、学术影响力和专业声誉。首先,增加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建立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平台,弥补学科不足,加强专业建设。其次,完善主治教授责任制,调整学科建设相关指标的评价权重,鼓励临床专业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知名度,增加科技产出。最后,实施临床科学家制度,加强临床研究的鼓励和支持,完善临床研究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产生更多的临床成果。此外,充分利用各国家、省部级协会平台,通过组织和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利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扩大学科影响力[7]。

2.3科学研究

依托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科研平台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科研团队,大力推进技术研究、能力建设和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成果,增强肿瘤学科的影响力。首先,实现“三个方向”,即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原创创新突破;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优势疾病取得国际领先的诊疗成果;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抗肿瘤新药原创研究取得突破。其次,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促进肿瘤学科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国家肿瘤防治战略的实现,密切跟踪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团队项目,培养科研人才。

2.4师资队伍建设

以优秀教师、优质学生和优秀培训模式为重点,构建“三全教育”思想政治模式,创新“三优秀教育”培训模式,培养最优秀人才,探索高水平医疗人才培训体系。首先,探索可行的教师道德监督、评价、奖励和预警机制,实施学术不当行为的“零容忍”,营造教师学习氛围的教育氛围[8]。其次,坚持以教师建设为基础工作,以优秀的政治道德、高尚的教师道德和精湛的专业精神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要求,有效提高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质量。此外,优化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制度,支持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的导师开展高水平研究,实施高水平人才培训,引导重大科研和人才成果的产出。

2.5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顶尖的国际合作网络和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帮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精英,产生高水平的国际联合研究成果[9]。首先,加强和巩固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为出国深造人员提供一定的资助和奖励,开展持续的青年人才互访、交流和进一步培训。其次,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发展机遇,深化与香港、澳门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校的资源共享和技术研究,产生一系列与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原创成果,培养国际顶尖人才。最后,与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等具有顶级影响力的组织合作,共同举办品牌国际学术会议,深化学术交流与临床科研合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