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改革

1.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全球角度看,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心脏病及相关疾病和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球41人.6%[1]。人类疾病谱从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病的变化与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食物和营养的角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除营养缺乏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营养相关疾病也构成了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2]。这与人们获得动物性食物、脂肪和其他高能量食物更方便、生活方式转向静态非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如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医学信息,包括营养知识,但患者更喜欢得到医生提供的健康信息建议。张武的事件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明,医务人员利用现代营养来指导临床实践,特别是科普教育的缺失。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都能熟练运用各种临床治疗方法,但不善于用饮食和营养来治疗疾病。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祖国医学《黄帝内经》就提出了药食同源理论,一直指导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现代营养学还认为,饮食和营养可以正负调节疾病的全过程,是疾病综合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直接面对患者,学习和掌握饮食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对注意和理解与营养学家合作,运用科学的营养理论指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通常在卫生课程中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的理论和知识[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迫切需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现代营养和食品卫生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医学人才。

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1增加课时或开设选修课

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我国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普遍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让医学生掌握更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可以采取两种措施,可以直接增加计划学时,也可以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大改革,在大众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开设了医学营养、现代营养与疾病、营养与免疫、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选修课,供临床医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选择。有趣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选修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课程的学生都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这使得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释疾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但学生仍然不能完全理解疾病过程中的营养代谢特征,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后忘记,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如何使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易于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相结合,从一个例子中推断出疾病中的营养问题,是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2.2调整教学学期

作者所在的大学最初是一所军事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设置在大五第二学期。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临床实习,并将于当年6月毕业到工作岗位或深造。比较转型前后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军队时期,学生缺课率较低,这可能与军校学生由军队统一分配工作有关,学生可以安心在教室学习,不用担心工作问题。转学后,学生一方面面面临毕业压力,外出找工作,参加面试或在工作单位实习。另一方面,毕业考试也集中在这一时期,导致学生往往把营养和食品卫生课程的学习放在次要位置。如果在临床实习前学期设置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如大四第一学期或与临床专业课程同时学习,不仅有助于临床医学生科学运用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指导医学实践,而且避免毕业时面临的压力。临床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运用和传播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真正实施营养治疗,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知识面,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改进教学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只有探索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