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之一,马勒对电影艺术有着独特而敏锐的理解和见解。就像他自己一样,马勒的电影总是大胆、放肆和叛逆的。从早期的电影《通往绞刑架的电梯》、《情人》到后来的电影《拉孔布·吕西安》、《小家伙》和《再见,孩子们》,他的电影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多样性和有争议的主题、新颖的主题、大胆的表达技巧和强烈的个性色彩。作为马勒的后期作品,《毁灭》仍然延续了他早期电影的个人风格。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宏伟而令人震惊的乱伦故事,这让观众忽视了道德,忘记了道德,只关注一个简单而简单的爱情故事。
一、俄底浦斯情结影射命运的爱情悲剧。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也被称为母亲情结或父亲情结。他认为孩子们有这种本能倾向,把最初的性欲冲动指向异性父母,同时把最初的嫉妒指向同性父母。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俄狄浦斯王杀害父亲和母亲的悲剧命运,并将人们的行为冲动视为潜意识发展的结果。电影《毁灭》不仅仅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简单诠释,它讲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恋的令人震惊的爱情。他讨论了一段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悲剧爱情,这是一种有争议或温暖的方法[1]。
1.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诠释。
这部电影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诠释非常复杂,与安娜、史蒂夫、马丁、不在场的安娜的父亲和兄弟之间的复杂关系交织在一起。虽然安娜的兄弟和父亲缺席了,但他们仍然影响着安娜。从安娜那里,我们了解到她的父母非常不和谐。作为一名外交官,她的父亲已经在外面很长时间了,但她的母亲无法忍受孤独,与不同的男人相处,并经常结婚。安娜和她的兄弟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他们相互依赖,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他的兄弟把这种感觉发展了对安娜的占有和对接触安娜男人的嫉妒,并为此自杀。我哥哥比安娜先遇到了俄狄浦斯情结。我哥哥的死深深地刺激了安娜。这种内疚已经成为她心中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阴影。她对马丁的爱确切地说,这只是对她哥哥死亡的补救和她自己的救赎。在安娜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父亲和兄弟都缺乏两个重要的人。父亲应该是女儿情感转换和精神庇护所,但由于父母情感不协调,父亲没有陪女儿给女儿爱和照顾,同时哥哥给姐姐太多的照顾导致情感投射畸形裂变,从爱到占有,所以安娜迷恋史蒂夫变得自然。
2.命运般的爱情悲剧。
虽然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国王努力奋斗,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戏弄。电影中的安娜就像俄狄斯国王一样。她一次又一次地逃离命运,但最终陷入了命运的陷阱。她注定要逃脱爱情的抢劫,承受世界的痛苦。在电影中,安娜和史蒂夫一见钟情。我不知道谁先诱惑谁,谁更迷恋谁?史蒂夫毫不犹豫地对安娜说。他不想失去他一生中迟到的真爱。他赌上了他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失去了他的事业,牺牲了他宝贝儿子的生命。有太多痛苦经历的安娜就像溺水中的人一样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知道自己最终可能会崩溃,但他仍然坚持不懈。他们就像一对痛苦的恋人。虽然他们一见钟情,但见面已经太晚了。最痛苦的是,他们假装陌生和疏远在公众面前,害怕被家人看穿,惊慌失措,害怕自己的爱和儿子,史蒂的感情似乎已经从父子变成了敌人。随着史蒂夫最终成为一个流浪汉的内心独白:人们很容易独自生活,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人们做什么,不知道,我们坠入爱河网络寻找真爱,其他并不重要,最终没有遗憾。观众对安娜和史蒂夫的判断也忽略了二元对立的道德批评,更加关注空虚的情感,变成叹息的坚持。通过两人近乎疯狂的身体对话,影片反映了罪与惩罚、痛与快、精神与肉、疯狂与邪恶之间的精神裂变,寻求有意识的裂变,更多的是潜意识的心理基础。
二、相互镜像的人物设置反映毁灭的爱。
这部电影涉及到镜子和梦想。对于观众来说,看一部电影就像经历了一次真实而幻想的梦之旅。他们无法区分虚假和现实。他们看着镜子,看着真假。镜子很美,但不能指责罪恶。正是镜子背后的东西吸引着人们走向毁灭和不归路。电影《毁灭》对人物的设置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镜像的隐喻。
1.相互镜像的人物。
导演在电影中竖起了许多镜子。镜子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模糊了现实和模糊的界限。马丁有安娜哥哥的影子,史蒂夫有安娜父亲的影子,史蒂夫也有安娜自己的影子。他们都绝望了。他们宁愿粉碎自己的骨头,也不愿满足自己身体的呼唤。他们看到了彼此的需要。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安娜对史蒂夫的迷恋只是一种异常的爱父情结情感,而安娜对马丁的爱是对哥哥死亡的弥补和对史蒂夫爱情的转移;对于史蒂夫和马丁来说,他们认为他们和安娜之间的爱是真爱,是被阻断和遏制的爱;对于安娜、史蒂夫、哥哥和马丁来说,彼此复杂纠缠的爱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的感觉。他们只是爱上了内心情感投射的影子和镜像。正如史蒂夫的妻子所问,他不知道:对于史蒂夫,他的爱是谁?我们不知道。安娜爱上了史蒂夫,因为缺乏父亲的角色,因为史蒂夫爱上了马丁。史蒂夫只是安娜幻想中情人在现实中的理想再现,而安娜确切地说,史蒂夫只是一种父亲情结。父子俩爱一个女人,但这个女人的感情不属于父子,也不属于任何人。
2.毁灭的爱。
在爱情中,如果有输家,就会有赢家。但在电影《毁灭》中,这段三角恋摧毁了包括参与者和旁观者在内的所有人。谁对谁错,谁能说清楚?安娜是一个受伤的危险即使她不知道她迷恋谁,她应该爱谁。她固执的爱使史蒂夫失去了事业,妻子和孩子都死了。最后,她不得不投入初恋彼得的怀抱,忘记过去所能做的。史蒂夫是一个自我毁灭者。他知道他对安娜的爱是疯狂的,但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沉迷其中。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史蒂夫对自己的盲目冲动做出了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在安娜的第一次诱惑和暗示下,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安娜的怀抱。他看着安娜和马丁在自己面前亲热、狂躁、嫉妒和焦虑。他想放弃一切,和安娜一起飞。他甚至认为他的儿子抢劫了他的爱人。这部电影让史蒂夫遭受了一个毁灭性的结局,独自漫步,回忆起父子俩和安娜的转瞬即逝的梦幻爱情,带着内疚问真爱,想念远处的安娜和离开的儿子……马丁是一个不知情的人。我们不能感觉到他看到安娜和他的父亲赤身裸体地纠缠在一起,是震惊、羞耻、绝望,还是他母亲的反应更生动,以自残面对一切。也许在那一刻,他对父亲的尊重、爱和对安娜的爱立刻变成了灰烬。在生死之间徘徊,这部电影给了马丁一个死亡的结局,我们没有听到他的任何话,看着他惊讶的眼睛后退,直到他摔倒。这是导演的意图,而不是马丁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