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农村文化问题不仅是农村本身的问题,而且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有关。
(1)城市化背景下传统地方社会结构的解体。
在中国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地方社会中,由人们出生、长大、死亡形成的熟人社会具有稳定性、保守性和封闭性,有利于传统伦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约束作用。由于一个社会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当地精英的出现,这些精英具体体现在宗族长老、村长和绅士阶层,这些精英团体可以发挥维护社会有序良性运行的作用,如维护传统的礼仪、习俗和宗法,发扬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例如,上饶婺源的王口有这样一个村规民约,规定村门口的树不能被砍掉,违反规定的人将被处决。据说一位村长的儿子违反了砍树的规定,为了维护这一规定,村长命令杀死他的儿子,所以上饶婺源的王口仍然保留着这种强大的地方规则和执行的道德约束力。这就是维护地方社会的强大约束力。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当地社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被破坏,农民不再坚持土地,过去稳定的当地社会结构被打破,交通便利,农业生产低产和不稳定,城市生活便利和更多的就业收入使农村难以产生和保留类似绅士的文化精英,以维护道德和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因此,在当前日益空心化和原子化的农村地区,当人们违反道德和村规民约时,最多只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很少受到实质性的惩罚或利益损失,农民违反道德和村规民约的成本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人们谴责的行为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许多行为因为有利可图而不受惩罚。
因此,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文化自我维护体系消失,传统优秀的伦理理念难以继承,人们在住宅建筑、生活方式、审美、人际交往、礼仪等方面偏好参照城市标准,盲目崇拜城市,没有区别,导致农村越来越不像农村。
(2)政府的发展理念不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注重文化建设。因此,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和对金钱的崇拜,金钱至上已经超越了人们价值观中伦理道德的主导地位。面对利益诱惑,伦理道德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边缘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能、民俗和浓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难以有效传承。例如,作物生产应根据季节和气候进行,但人们追求速度和利润的精神破坏了农民的责任、诚信和简单品质。
此外,我国早期的城市化主要是通过向农村要钱、要人、要地为代价来实现的。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部分问题转移到农村消化。然而,由于政策、资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民权利、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政府和社会支持远远落后于城市,缺乏足够的人才和经济发展支持,难以有效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如何在财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今天努力生存是他们最看重的,所以有主流的意识形态都是为了钱。
(3)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条件基础。
就农村本身而言,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缺乏以下必要条件:1。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经济发展基础。由于中国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耕地占有少,农民只能依靠土地产出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或略有余额,经济收入往往得不到可靠的保障。2.缺乏文化建设主体。由于依靠土地生产难以有效维持生计,许多农村主要劳动力和知识分子流出,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文化精英主体。3.缺乏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农村文化活动的建设需要依靠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便利、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备、资源等。虽然国家正在逐年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资,但总体而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仍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休闲文化需求。
二是探讨农村文化重建路径。
(1)建立一批具有社区整合能力的组织体系,有效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对于日益空心的农村地区,要开展良好的文化建设活动,必须首先解决组织体系建设的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基层党+互联网+文化创造组织体系模式开展文化创造活动,该模式可以发挥维护人际关系、促进文化活动的作用,发挥教育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此外,今年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村,培育新乡文化,也可以利用新乡载体聚集农民开展文化创造活动。最后,根据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建立与农民经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协会组织,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首先,要稳定农业的基本地位,国家应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确保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的基本收入。其次,扩大和完善农业产业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归。最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利益共同体,支持文化活动的建设。
(3)激发农民文化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建设要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积极性,重点提高农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信心和保护欲。其次,农民应该全程参与文化的供给和建设。如果可以借用当地的文化和民俗,利用特定的民俗节日组织文化活动,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将优秀的文化精神融入人们的心中。
(4)加强教育和监督。
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首先要开展更多有利于风俗教育的文化活动,重视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投资和监督,重视对村民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培训。二是加强对不良文化现象的监督和打击。加强对赌博、毒品等不良文化的严格预防和处罚,提高村民识别和抵制不良文化的能力,提高村民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