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社科论文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挑战

1.资金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污染高、排放高。相关数据显示,企业每次生产电源释放7克硫,每吨铝锭释放21.8吨二氧化碳,一升汽油完全燃烧释放2.2公斤二氧化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发展也将继续加强。目前,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化工和高能耗工业的年煤耗占原煤耗的90%。高能耗工业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仅为10%~12%,但能耗占50%~70%。能源的广泛利用和过度消耗将带来不可挽回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企业原有的生产过程需要大规模升级,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许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一些认识问题。例如,他们认为节能减排只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他们不想在这方面增加太多的投资。此外,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技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薄弱,经济效益缺乏竞争力,无法发挥良好的示范效果。同时,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特别是大型示范项目,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赠和贷款,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资机制。金融体系对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不够。大多数银行不选择融资低碳技术项目。即使有些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贷款数量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本需求。这些障碍使许多企业在低碳道路上采取了“停滞不前、等待变化”的态度,这实际上增加了企业成功转变为低碳企业的风险。

2.技术挑战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关键途径”。因此,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如果低碳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和工业化,那么低碳技术在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和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很小。目前,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从企业投资来看,目前我国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有25%拥有自己的R&D机构,75%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从事R&D活动。在2005年英国贸易工业部“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上,在全球1000家企业中,美国、日本、德国上榜企业的研发投资占全球1000家企业总投资的71.9%。上榜的中国大陆企业只有4家,研发成本不到2200万英镑,日本前15家研发投资最多的企业占3家,研发成本超过25亿英镑。从企业创新能力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只有24%用于新产品开发,基础研究成本不到10%。而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我们也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和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是不够的。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申请专利的大多是实用技术和外观设计技术,军民科技研发的“通用率”有待提高。这些都制约了中国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市场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和国内“游戏规则”行动将对企业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国际政治和外交渠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气候体系将成为各国的法律义务。例如,《京都议定书》和国际气候保护协议磋商会议旨在要求世界各国做出承诺和行动,最终通过履行合同制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将碳排放产生的负外部内部化为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近年来,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国家出台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碳税制度等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征收碳税。加州西部自发建立碳排放贸易体系,实施企业自愿减排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建立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激励机制。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世界贸易规则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例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最早提出的碳关税议案,对不遵守京都协议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以保护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商品的不公平竞争,以及2009年6月22日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因此,一些学者指出,美国的“碳贸易保护主义”和“碳贸易歧视主义”正在发展,美国国会的“碳关税”贸易棒可能成为打击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工具。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