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电厂通过自动化实时监控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技术优势逐渐增强。最新的标准、技术和设备优先考虑在电力系统中,包括火力发电厂。与传统技术的应用相比,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结合优势更加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该技术需要不断创新。
1.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优势分析
1.电气自动化技术简介1
电气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先进的综合技术,应用于火电厂的日常运行,具有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1]。
1.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优势
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效率。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电力需求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电厂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过去,发电厂使用的发电设备相对传统,对发电需求不大,生产效率无法取得突破。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后,发电厂整体发电效率显著提高,更好地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确保生活生产正常运行[2]。其次,在火力发电厂,如果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那么最终的发电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与过去相对落后的技术支持相比,许多电厂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资源配置,管理者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导致了许多资源浪费问题。部分发电厂故障频发,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发电厂的正常发电生产。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发电设备可和调整发电设备,及时发现和维护设备故障。针对一些操作环节的困难,人机操作也可以在技术支持下得到最佳运行,其资源可以发挥最大的价值。最后,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可以降低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成本,通常火力发电厂使用电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技术限制,原材料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浪费,几乎增加了发电厂的发电成本,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保证了原材料的充分燃烧和价值,避免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实际应用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应用
为了保持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电力设备的保护是必要的,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该技术可将电力设备与单片机或单片机或DCS,计算机操作员站的连接促进了人机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形成,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充分发挥了火电厂设备的保护作用。首先是联锁保护。在火力发电厂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故障,影响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联锁保护这些设备及其系统,发现故障时自动保护动作,故障设备可以及时停止运行或切换到备用设备,以免影响生产,防止其进一步损坏[3]。二是装置保护。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危险保安器、安全门等保护装置,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这些装置联锁搭配,结合电气控制指令操作装置,防止其被外部因素干扰而无法正常运行。二是继电保护,需要连接DCS或PLC与继电器二次回路相结合,构建能够在火力发电厂继电器运行中发挥作用的自动控制模式,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此外,火电厂配套装置与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电路,进一步保证安全稳定。最后是防雷保护。在电厂生产电能的过程中,一些电机设备受到雷击的威胁。一旦受到影响,线路就会中断甚至损坏设备。应用防雷接地网和自动化运行中的电力设备保护控制技术后,防雷导流可以增强设备的防雷能力,避免设备损坏造成成本增加[4]。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常规控制中的应用
火力发电过程系统复杂,要求工作人员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技术,传统发电影响了许多应用设备的性能和价值,特别是老机组和私营企业的小型自备火电机组。在火力发电厂的常规控制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应用的不足。首先是集中控制,主要针对一些大型高产电的火力发电厂。由于日常运行需要大量的设备,必须处理好设备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性能。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发电机组、锅炉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协调集中控制,可保证较高的运行效率。二是本地控制,主要针对规模小、电能产量少的火力发电厂。由于涉及的设备总数较少,但也需要综合控制系统,应综合连接各种设备,合理应用,避免单一使用带来的不便。此外,自动控制主要是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动电能生产自动化进程,如应用DCS技术摆脱过去的人工控制模式,促进全面智能化发展,减少设备运行故障,降低电能生产难度,减少人工操作错误,提高电能产量,节约成本,最终为火电厂创造更高的价值。最后是故障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也可以控制设备故障。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在线监控系统检查运行中各设备的异常情况,准确判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解除小障碍,甚至实现自动切换,确保发电系统顺利运行。此外,系统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操作指令来处理一些常见的小故障,显示出自动化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