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科技论文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探索分析了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大”重要性和面对性“五大”挑战、系统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路径,“实物资产驱动型、技术服务驱动型、数据资产驱动型”运行模式及“安全制度、人才、文化、人才、文化、”保障体系。

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

(1)数字化转型是实施国家数字经济和新基础设施战略,实现数字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在建设数字经济强国中的主导作用。2017年,中国政府将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战略。2019年,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明确数据要素以贡献决定报酬。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将数字化纳入企业战略规划。据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连续五年增速超过24%,规模超过40万亿大关,占比GDP数字接近40%,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题。新基建是以5G,大数据,AI,以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数字基础设施,是促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一体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核心驱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的基础设施支持。没有新的基础设施支持,就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可见,新基础设施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点。电力企业作为能源安全、保障国计民生的电力企业“大国重器”“国家队”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和新基础设施战略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机会窗口”充分发挥新基础设施的产业效应,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赋能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充分体现企业“六个力量”推动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2)数字化转型是满足新电力系统建设的迫切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现在能源结构、电网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集中常规能源、传统大电网形式转向分布式新能源、特高压交流大电网与区域电网和微电网共存,配电网单向电流转向新能源广泛接入双向电流、单一、被动电力服务模式转向多元化、主动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40%以上。为此,要实现“双碳”目标是电力企业是主力军和排头兵,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双碳”目标是能源的全球电气化。只有当电力系统能够覆盖90%的所有能源时,才能真正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成为电力供应主体,但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不稳定性、逆调峰值输出、低弹性、弱韧性传统电力系统难以有效适应,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响应智能能源系统和新能源主体新能源系统是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这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高弹性、强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自愈性、灵活性和效率,帮助国家“双碳”实现目标。

二是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缺乏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

一些电力企业对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精神本质把握不准确,对数据价值认识不到位,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不足,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没有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模糊,没有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路线图和施工图,缺乏技术手段,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企业各个环节,推动数字化转型,导致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不匹配,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阻力大。

(二)数字化转型模式路径模糊

一些电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模式路径模糊,没有深刻认识到数据驱动业务的价值基础是客户驱动,没有找到数字化转型路径,仍然“数据资产”完全当成“实物资产”为了建设和运营,不可能建立一整套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战略目标的组织、流程、技术、服务和文化体系,导致许多电力企业仍在加强和扩大实物资产,无意识地去“实物资产驱动”在老路上,没有改变现有的“实物资产驱动”商业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阻力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