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行市政工程建设与低碳概念的不一致性
市政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受众广、工程量一般较大等一系列特点。受这些特点的影响,在具体施工阶段实施低碳概念并不容易。目前,集中在以下方面:
(1)能耗形式。一般浪费:包括水能、电能、油等可直接转化为施工所需能源的物质消耗,如施工现场用水不节约、无工通电造成的电力消耗、柴油机、汽车等机械的随机使用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无功耗油和空气污染。设计浪费:由于设计不足造成的工程量大、程序复杂,导致施工阶段各种资源的浪费。人为浪费:由于管理不当或施工人员素质差,造成资源浪费。购置和后勤浪费:过度购置导致资源积累和质变,资源回收工作不到位,资源损失大。
(2)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与低碳概念不符,主要有:①工具陈旧或质量低、能耗高、污染重;②技术使用过时,不利于节能减排,容易出现后续问题,如:地下管道安装技术过时,导致管道中断、下水道堵塞、渗漏等;③未考虑环境因素,造成施工垃圾随意丢弃、噪声扰民、尘雾气味稀释排放不当等临时环境问题。
(3)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一般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由于成本原因,选择消耗较少、质量较低、不符合低碳概念的材料;二是由于技术或工具的限制,不能使用低碳材料,因此放弃使用。两者都避免了低碳材料的使用,抑制了低碳材料市场,不利于市政工程的低碳施工。
二是推进市政工程建设改革,努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1)树立全新的低碳施工理念。意识是决定施工人员施工行为的主要因素。如上所述,管理、材料、技术等原因造成市政工程低碳施工障碍的关键在于管理者或施工人员的主观因素。因此,首先要加强“低碳”教育,确保施工队伍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都能亲身理解低碳的概念和重要性,树立优先意识,学会从低碳的角度审视工程。其次,要随时跟进思想的变化,及时掌握一些低碳信息,如先进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和开发。第三,要鼓励岗位创新意识,特别是鼓励深入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研究一些有助于节能减排的技术或工具。
(2)加强施工制度建设。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中,必须将节约资源的理念融入制度,坚决杜绝浪费。此外,要注意日常管理中的责任推卸。施工各环节的工作责任应由制度确认,并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履行各自的职责。
(3)树立能耗成本观念。①施工阶段的成本验证和管理应移交专门的财务部门,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验证和登记。各项费用必须登记保存,便于检查。财务部门要及时跟进,了解施工消耗情况。对于用电、用水等资源消耗,如有必要,应给出一定的预算范围,以控制施工消耗。②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专门从事材料和工具的采购工作。所需采购物品的型号、特点和用途必须清楚登记,并报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③在施工阶段,各种资源和材料需要由专门的物流部门进行管理,各施工单位必须经登记批准后才能获得材料。以各环节成本控制的形式控制浪费,传达低碳概念,快速实现推广低碳概念的目的,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三、总结
随着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顶级国家发展的首选,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形势适应社会基层价值观变化的必然表现。建筑业肩负着人类家园维护改造的重任,应贯彻低碳理念。市政工程作为建筑业的标杆,应实施低碳,推广低碳。这不仅是项目经理需要认真履行的职责,也是建筑工人和周边社会群体的全力支持。